嘉平至孟陬,麗譙春再頒。齊民撥不開,雜遝來如山。農家卜休咎,多以觳觫觀。頗聞舉體赤,其咎為燥乾。
近代東南守,何人與古同。唯公臨婺女,變俗似文翁。流化陶編戶,延儒萃泮宮。棲糧農畝溢,鞠草訟囹空。
凜秋天氣佳,令節天賜沐。客居意莫展,勝賞諾已宿。風澹湖不波,霧斂山更簇。畫舫厭囂喧,筍輿恣追逐。
丈夫出處無兩岐,強自分別兒童癡。鹿門龐老不愿仕,名與諸葛爭驅馳。天子從臣豈易得,履聲已至黃金墀。堂堂文譽動宸極,奕世長策歸論思。
已聚糧三月,聊為客數旬。吾難留逸駕,此去立通津。圣主坐中具,嘉謀思上陳。請言堯舜道,第一在安民。
睢陽截然當賊中,嬰城既久糧食空。矢死不降有二公,更史皎皎書其忠。國家涵養自建隆,上至鹓鷺下羆羆。一節一義皆獲通,無不昭然簡宸衷。
永嘉之重自晉始,積至本朝始多士。大科異等固其常,文章道德相角掎。淳熙癸卯徐令君,相逢欲執弟子禮。聊將舌本吐寸璣,輒自腳跟參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