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嘉處的詩詞(506首)

    61 《唐嘉會妻》 明·吳鼎芳

    鳳皇失其侶,三年獨彷徨。
    豈無云中鶴,矯矯非所當。
    所居谷水西,乃在淀水陽。
    楊氏有好女,小字曰云芳。

    62 《送沈嘉則游廣陵》 明·趙今燕

    秋風吹送木蘭舟,處處青山待隱侯。
    莫向青山歌玉樹,揚州花月使人愁。

    63 《過泗上喜見張嘉父二首》 宋·蘇軾

    空翠娛人意自還。
    明窗一榻共秋閑。
    會知名利不到處,定把清觴屬此山。

    64 《嘉熙己亥大旱荒庚子夏麥熟》 宋·戴復古

    餓喙偏生事,空言不療饑。
    誰知歲豐歉,實系國安危。
    世變到極處,人心無藉時。
    客來談盜賊,相對各愁眉。

    65 《寄永嘉太守趙茂實》 宋·戴復古

    身為吟詩瘦,家因好誼貧。
    如何賢太守,不念可憐人。
    橘井誰知處,桃源莫問津。
    秋風吹白發,滄海老垂綸。

    66 《別後寄題漢嘉月榭》 宋·范成大

    隱吏詩情卜筑幽,同年惜別勸淹留。
    試傾萬景湖亭酒,來看半輪江月秋。
    川路雖長猶共此,夜船空載且歸休。
    丘巖勝處頻回首,好事誰能更小樓。

    67 《送琴客許揚歸永嘉》 宋·范成大

    烏帽休沖九陌埃,瘦藤定約到秋回。
    龍湫鴈蕩經行處,斷取松風萬壑來。

    68 《賀新郎 別茂嘉十二弟,鵜鴂、杜鵑實兩種》 宋·辛棄疾

    綠樹聽鵜鴂。
    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
    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間離別。

    送別宋詞三百首豪放

    69 《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 宋·陸游

    八月吳中風露秋,子鵝可炙酒新篘。
    老人病愈鄉閭喜,處處邀迎共獻酬。

    70 《嘉川舖遇小雨景物尤奇》 宋·陸游

    一春客路厭風埃,小雨山行亦樂哉!危棧巧依青嶂出,飛花并下綠巖來。
    面前云氣翔孤鳳,腳底江聲轉疾雷。
    堪笑書生輕性命,每逢險處更徘徊。

    71 《先大父以元佑乙亥寓居妙明僧舍後百余年當嘉》 宋·陸游

    楚公仙去幾秋風!巷陌蕭條舊隱空。
    遺老即今無處覓,斷香殘照淚痕中。

    72 《自三泉泛嘉陵至利州》 宋·陸游

    日日邅途處處詩,書生活計絕堪悲。
    江云垂地灘風急,一似前年上硤時。

    73 《夜讀岑嘉州詩集》 宋·陸游

    漢嘉山水邦,岑公昔所寓。
    公詩信豪偉,筆力追李杜。
    常想從軍時,氣無玉關路。
    至今蠹簡傳,多昔橫槊賦。

    74 《謝丁端叔直閣惠永嘉髹研句容香鬲》 宋·楊萬里

    元珍先生茁云孫,雪竹有節豹有文。
    染云作句本天巧,鏤冰生花無手痕。
    鵷鷺行邊舊聯翼,天祿閣中今獨直。
    半竿淮水將渠歸,一笑荊溪豈人力。

    75 《給事葛楚輔、侍郎余處恭二詹事招儲禁同寮沈》 宋·楊萬里

    曉雨搗珠屑,吹作空中塵。
    拂水無落暈,映巒有遮痕。
    承華兩端尹,嘉招出城闉。
    一尊澆云師,借風開晝昏。

    76 《楊備永嘉市征》 宋·宋祁

    漢祀壇邊望畫衣,故人杯酒怨歌驪。
    幾枝北道梅傳信,一味南方桂補羸。
    后雨蒸青貽素業,舊塘生草繼妍辭。
    他年第頌歸何處,名應唐家十二時。

    77 《清閑處士頌》 宋·黃庭堅

    至樂山中,嘉木之樾。
    有人天游,風云為馬,鷗鷺為舟。
    有詩客李發,字之曰清閑處士。
    而蜀有豪士王當,以為蓋謝敷之流。

    78 《依韻和提刑太博嘉雪》 宋·范仲淹

    南陽風俗常苦耕,太守憂民敢不誠。
    今秋與冬數月旱,二麥無望愁編氓。
    龍遁云藏不肯起,荒祠巫鼓徒轟轟。
    昨宵天意聚回復,繁陰一布飄寒英。

    79 《寄安素高處士》 宋·范仲淹

    吏隱南陽味日新,幕中文雅盡嘉賓。
    滿軒明月滿譚夜,共憶詩書萬卷人。

    80 《嘉佑二年七月九日大雨寄永叔內翰》 宋·梅堯臣

    去年龍母沐,今年龍婦浴。
    民何競相傳,訛言初愿戮。
    沐水不濕纓,浴波吞目睛。
    連歲果為患,準度非人情。

    * 關于嘉處的詩詞 描寫嘉處的詩詞 帶有嘉處的詩詞 包含嘉處的古詩詞(50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