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喜氣生的詩詞(835首)

    241 《和立齋喜雪韻》 宋·王柏

    生意原原如襞積,陰闔陽開有繩尺。
    風霜冰雪豈少思,到此自宜天地塞。
    凜然帝則亙古今,此外不知還不識。
    連年冬令太傷遲,君子憂時長皺眉。

    242 《賀吳興郡王生日四絕》 宋·王炎

    斑衣盭綬兩光輝,和氣融融洽孝慈。
    千載蟠桃今日熟,喜同王母宴瑤池。

    243 《陸簿生日》 宋·王炎

    冬令始嚴肅,涉氣回晏溫。
    簾幃映瑞色,見此天上麟。
    蒙羽有再來,機云定前身。
    清標入黃綬,胸次不受塵。
    洗玉酌流霞,眉間喜津津。
    飛龍御天位,喬木思世臣。
    功名固自有,難得惟青春。

    244 《浣溪沙 送劉仲元赴平定州親迎》 元·王惲

    青鳥西傳燕爾期。
    乘龍喜氣見修眉。
    芳*濃似去年時。
    禁臠名香天盼重,玉臺春暖鏡鸞棲。
    人生樂處是新知。

    245 《喜伯夔至次杜園用江風體韻》 近代·陳三立

    生耽對簿與閑游,(伯夔為海國人訟湘礦有連時時滬公堂傳訊)搖兀車箱駕海舟。
    排雁峰巒收暝色,樓鴉榆柳帶殘秋。
    袖攜詩句清而遠,坐接談諧去又留。
    箕斗插椽浮茗氣,還裁寸恨如燈不。

    246 《送范安撫喜雨詩》 宋·項安世

    一寸甘腴一寸金,只今誰可旱天霖。
    贖鍰盡免疲民血,重役新寬戰士心。
    蛇制電光開九闔,龍呼云氣出重陰。
    書生不放饑腸歇,才減憂勞便苦吟。

    247 《晴日迓江西師徐子宣》 宋·項安世

    漢殿東頭玉琯回,吳城西上錦帆開。
    一天紫霧風吹散,千丈紅光日射來。
    翼軫衡盧生喜氣,江湖淮海絕纎埃。
    凄涼只有山前客,何日歸津理去梔。

    248 《喜涼》 宋·章甫

    暑氣今全減,人心始少蘇。
    客愁生海燕,秋意入庭梧。
    歲月真虛擲,詩書只自娛。
    荊山誰獻玉,齊國正吹竽。

    249 《題余仲祥松齋》 宋·裘萬頃

    芳妍桃李場,紛趨欻成蹊。
    長松坐偃蹇,遂爾不見知。
    平生異時人,不與俗轉移。
    蕭然塵埃中,擅此丘壑奇。

    250 《辛已老人生旦》 宋·陳文蔚

    陶陶太古民風淳,詐偽不萌情意真。
    何嘗吐納事屈伸,往往皆為百歲人。
    中古便似秋冬辰,和氣無復如陽春。
    機巧百出妄喜嗔,七十者稀以為珍。

    251 《次韻劉元煇喜予還家攜酒見訪三首》 宋·方回

    死者已無知,生者暫為客。
    三年歸故廬,松竹元自碧。
    屢驚山中人,永臥泉下夕。
    一二老朋友,何處卜兆宅。

    252 《送喻迪孺赴召》 宋·郭印

    志士居環堵,常懷天下憂。
    而況立王朝,為國當遠謀。
    中原亂戎馬,騷擾十三秋。
    宮闕翳草莽,井邑成墟丘。

    253 《游大隋山》 宋·郭印

    我聞大隋名,夢寐猶記錄。
    得檄天彭道,喜氣和可掬。
    出城六十里,崎嶇轉江曲。
    山門忽斗上,危步依筇竹。

    254 《正月初八日同莫少虛蒲大受王園泛舟各賦二首》 宋·郭印

    名園春信來,冷眼思一窺。
    吏文巧束縛,穎脫乃不羈。
    興發勇欲往,壯士先登埤。
    但得一樽樂,豈論官職卑。

    255 《賈節庵冒夏暑越修涂過我苕霅情誼甚厚令聞古》 宋·牟巘五

    一朝忽在眼,喜極生悲酸。
    老淚如撒菽,淚盡氣亦闌。

    256 《聞劉行簡給事休致作詩寄之》 宋·王洋

    郡下一卷書,云自郵簽來。
    剝啄驚書眠,柴門手自開。
    上有驪珠光,照耀分塵埃。
    讀之未盡行,喜焰生寒灰。

    257 《連宵得雨應禱》 宋·袁說友

    蜀旱昔流行,皇恩念凋瘵。
    饑寒乏冬酒,烹剝仰春菜。
    二麥儻復失,一飽竟安在。
    當春苦旱干,甘澤未沾沛。

    258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259 《天問》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楚辭

    260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散文書信抒懷

    * 關于喜氣生的詩詞 描寫喜氣生的詩詞 帶有喜氣生的詩詞 包含喜氣生的古詩詞(83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