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哀心的詩詞(999首)

    501 《秋日病起有述》 明·王世懋

    江城蕭瑟思堪哀,斜日高樓暝色催。
    短發經秋如落葉,壯心離夢似寒灰。
    百年自傍愁邊枕,萬事從傾病后杯。
    和喜蓬蒿余小徑,月明時喚酒人來。

    502 《蓬萊旅舍作》 當代·啟功

    其五:盡瘁出祁山,亦寓自全計。
    后主抑其喪,足見疑與忌。
    狼顧司馬懿,魏文屢相庇。
    方詡知舜禹,轉瞬食其弊。

    503 《醉歌行 姜大行宴中作》 清·魏耕

    明州布衣家已傾,幾歲亡命乞余生。
    襤褸百結腳不襪,伶仃枯槁無人形。
    奔走東吳與西楚,滿城盡是商與賈。
    各自全軀保妻子,捶胸何處訴愁苦。

    504 《懿文皇太子挽詩八章》 明·方孝孺

    相宅圖方獻,還宮疾遽侵。
    鼎龜懸寶命,笙鶴動哀音。
    誰紹三王治,徒傾四海心。
    關中諸父老,猶望翠華臨。
    ¤

    505 《徽宗花鳥圖》 明·方孝孺

    宣仁升遐司馬死,宋祚當時已中否。
    豈知禍亂猶未休,更立端王作天子。
    簡書四出捷星馳,重見熙豐舊設施。
    太室既崇荊國祀,朝堂新刊黨人碑。

    506 《沔陽秩滿北上漢水舟中感舊書懷卻寄污郡諸寮》 明·李濂

    我本山海姿,躬耕嵩少陽。
    八歲學籀篆,十歲《急就章》。
    孺小不知難,欲升鐘索堂。
    波磔竟無成,臨池心內傷。

    507 《憶昔》 宋·柴隨亨

    憶昔長安都會地,草木晴輝鐘王氣。
    襟帶江湖氣象雄,自是天王興復際。
    春風樓閣五鳳城,玉漏聲催香霧盈。
    戶外昭容鶴禁開,殿前執政鵷班行。

    508 《視澇》 宋·陳剛中

    暨陽古澤中,今歲仍大水。
    舟行民田中,一浪四十里。
    農夫相對泣,父子饑欲死。
    酷吏亦何主,誅求殊未已。

    509 《雁山》 宋·陳壺中

    山川秘靈跡,海近氣常陰。
    尊者何年在,樵人去路深。
    云龍歸絕頂,花鳥傍禪心。
    十八前朝寺,哀猿空夜吟。

    510 《金陵九思》 明·鄧氏

    丁卯,王母歸咸京,余母子從。
    經潯陽,兼彭澤,自鄖、襄入秦嶺而之長安。
    王母庚午仙矣。
    辛未,有先君子之變,夫子頻欲以我南,弗能也。

    511 《云安玉虛觀南軒感事偶書五首》 宋·杜柬之

    對我脫粟盤,徐餐休祝鯁。
    嗟余何不辰,備極生人兇。
    偶全折脅范,屢脫南冠鐘。
    再醮亦何為,孫枝發枯桐。

    512 《秋晚雜書三十首》 宋·方回

    昔聞有烈士,哀歌缺唾壺。
    衰暮心不已,徇名殆忘軀。
    我老詎復爾,一壑不愿余。
    外物百無嗜,惟喜讀我書。

    513 《晨晦》 明·方氏

    終朝無所見,茫茫煙霧侵。
    白日不相照,何況他人心。
    枯梅依古壁,寒鳥度高岑。
    靜坐孤窗中,幽響成哀吟。
    春水一已平,楊柳一已深。
    故物無遺跡,蕭條風入林。

    514 《水仙》 宋·高文虎

    朝朝暮暮泣陽臺,愁絕冰魂水一杯。
    巫峽云深迷昨夢,瀟湘雪重寫余哀。
    菊如相得無先意,梅亦傾心敢后開。
    惱徹會心黃太史,他花從此不須栽。

    515 《炊熟日有愴松楸》 宋·鞏豐

    小樓吹斷玉笙哀,春半余寒去復來。
    五歲不澆墳上土,望江心折刺桐開。

    516 《蔡琰歸漢圖》 宋·林景清

    文姬別子地,一騎輕南馳。
    傷哉賢王北,一騎挾二兒。
    二兒抱父啼,問母何所之。
    停鞭屢回首,重會知無期。

    517 《滄洲亭懷古》 宋·林之奇

    瀟水悠悠天際來,夾江古木抱山回。
    柵中人物不滿把,日晏市散多蒼苔。
    九疑巉天古云埋,遙想帝子龍車回。
    心衰目極何可望,九歌寂寂令人哀。

    518 《鵝湖和教授兄韻》 宋·陸九淵

    墟墓興哀宗廟欽,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
    易簡工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沈。
    欲知自下升高處,真偽先須辨古今。

    519 《挽張南軒先生八首》 宋·彭龜年

    拱璧墮泥涂,康瓠置壇墠。
    天心與人事,頗似好乖舛。
    賢愚真是非,每向死生辨。
    哀榮若相迕,遺恨常不免。

    520 《柬呂太學禎》 宋·邵知柔

    當時欲殺尚憐才,奏稿流傳讀轉哀。
    一寸丹心朝士愕,十分頭白道州回。
    汴京今日猶豺虎,陵寢多年沒草萊。
    圣主不勝嘗膽恨,先生無用鶴書催。

    * 關于哀心的詩詞 描寫哀心的詩詞 帶有哀心的詩詞 包含哀心的古詩詞(99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