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史無載,于何永其名。坡傳妃子逝,村記昭君生。和戎與走蜀,為恨兩莫平。爾兮亦胡為,崇岡屹如城。
吳王昔用武,所樂惟干戈。安知圣人間,祝網解其羅。朝行數田護,暮返論戰多。千載亦何有,柔桑陰滿坡。
穹穹華亭谷,中有不竭流。其微初濫觴,其大終載舟。寒色皎可鑒,嵐光郁如浮。當解塵中纓,一濯潭上秋。
林塘豈如昔,尚想昔時居。秋草自鳴鸛,寒波猶戲魚。紛紜鉤餌底,瑣碎刀匕余。任公有奇術,默坐歲幾余。
秦王騁奇觀,不憚阻且脩。萬里走轍跡,八荒開囿游。勞歌久已息,遺筑今尚留。千載威神盡,驪山空古丘。
瘦硬光和字,崔巍太華碑。鐫模森骨立,點畫宛鱗差。內有通神筆,前無絕妙辭。茅齋千載后,玩古獨心知。
壞道頹墻繞舊山,空馀繡嶺郁巑屼。庭柯引蔓長垂蓋,林莢遺妖尚合歡。清渭不隨人事改,溫泉那解客心寒。唐宮蕪沒今何在,漫拂津陽石記看。
每恨塵勞荒舊學,更慚篆刻得初名。圣賢閫奧期深入,風雅源流庶一清。短技示人方蓄縮,雄篇鏖我太崢嶸。君詩合作咸韶秘,何爾輕酬鄭濮聲。
仲尼治道師,今古誰造閫。公與由也果,有得非二本。為政貴無倦,圣語要自反。吾宗宰仁和,條教仰瓴建。
陳侯昔為邑,鼓舞輦轂民。爾來佐淮郡,喜詫有腳春。例滿徯志望,正繄不已純。帖焉受馴擾,初豈煩令申。
元功播萬有,洪纖各秀穎。一或疵癘之,槁乾例榛梗。是身儲至和,舉世乏妙領。粹然太丘裔,父子皆秀整。
開窗得遠意,興出杳冥間。芳草日邊路,片云天外山。好花和露斸,修竹夾藤刪。每許南鄰伴,時來一寄閑。
花盡蜂腰瘦,風低燕脅涼。云衣迷遠岫,煙幕蔽柔桑。
吹來槐莢細,過去杜鵑悲。慣客久無念,送春閒有詩。
筍成森碧玉,麥熟斂黃云。村酒不堪酌,一杯能易醺。
柳橋通窈窕,客轡按玲瓏。蒲劍一豀綠,酒花雙頰紅。
靈峰特立萬山中,秋逼濃嵐愈郁蔥。旁絕逶迤雖寡助,其如氣象自摩空。
君把使旌臨洛水,我參樞幕過潼關。秋風想見吹歸渡,先看淮南第一山。
山繞平湖綠四邊,兩翁遺澤到今傳。蘋風引釣魚隨艇,谷雨催耕水拍田。敗壁丹青悲落日,荒庭紳笏想流年。桐鄉不廢春秋祀,簫鼓雞豚久更虔。
原詩各本皆缺以上。《竹溪先生文集》卷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