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和簡的詩詞(141首)

    121 《白宋瑞自益州和予池上詩來因用韻奉簡》 宋·晁公溯

    文宗愛夏日,殿閣生微涼。
    高帝思猛士,大風云飛揚。
    五子歌洛汭,陶唐有冀方。
    誠懸未識此,古意墮淼茫。

    122 《任季明見和池上詩再用韻奉簡且識予拳拳懷向》 宋·晁公溯

    甘泉洗心情,好風吹面涼。
    循池步漣漪,澹然波不揚。
    懷君佳弟兄,元方與季方。
    正茲阻會集,恍若限渺茫。

    123 《詔除虛額錢計庭遣簡州通判王和叟再至謂考實》 宋·晁公溯

    天王念遠民,哀此西南隅。
    主者按其籍,取之盡錙銖。
    掃地皆赤立,名獨存版圖。
    竭澤儻未已,來年恐無魚。

    124 《和周次公韻送鄭恭叔城南并簡次公》 宋·陳文蔚

    三十年前識雅容,蹉跎人事各成翁。
    而今頭白燈明里,有酒何妨一醉紅。

    125 《和周次公韻送鄭恭叔城南并簡次公》 宋·陳文蔚

    春山曾記別匆匆,多少傳言詩句中。
    遠目不窮天萬里,幾隨西日送片鴻。

    126 《昌甫前詩見簡方和去未達間再於巖叟處見后詩》 宋·陳文蔚

    章泉相去每相思,多謝交情不見遺。
    繾綣方賡前日句,聯翩又讀后來詩。
    梅方迎臘多投好,菊已凌霜不入時。
    大抵世情皆若此,吾儕真結歲進知。

    127 《既為誼夫賦墳廬詩乃蒙和韻再成十首為謝兼簡》 宋·郭印

    秋螢腐草化,芝菌出枯朽。
    形質但變遷,中有一物久。

    128 《既為誼夫賦墳廬詩乃蒙和韻再成十首為謝兼簡》 宋·郭印

    大道無關鍵,人人悉可窺。
    超然明日用,了不礙云為。

    129 《既為誼夫賦墳廬詩乃蒙和韻再成十首為謝兼簡》 宋·郭印

    伏羲畫卦后,文字積丘山。
    誰知圣人意,要妙唯一言。

    130 《既為誼夫賦墳廬詩乃蒙和韻再成十首為謝兼簡》 宋·郭印

    仲尼作六經,中遭秦火厄。
    畢竟不可磨,尊道而貴德。

    131 《既為誼夫賦墳廬詩乃蒙和韻再成十首為謝兼簡》 宋·郭印

    黑白未分時,幾人知北著。
    一著只這是,為子說崖略。

    132 《既為誼夫賦墳廬詩乃蒙和韻再成十首為謝兼簡》 宋·郭印

    忘機海上游,鷗鳥下為侶。
    入山莫怖畏,猛虎即是汝。

    133 《既為誼夫賦墳廬詩乃蒙和韻再成十首為謝兼簡》 宋·郭印

    法法本來空,無垢亦無凈。
    直向異類行,何曾失正性。

    134 《既為誼夫賦墳廬詩乃蒙和韻再成十首為謝兼簡》 宋·郭印

    漏泄春光處,山寒已放梅。
    癡兒元不識,須待百花開。

    135 《既為誼夫賦墳廬詩乃蒙和韻再成十首為謝兼簡》 宋·郭印

    相逢無間隔,萬里一天風。
    與子元同姓,何勞問祖翁。

    136 《既為誼夫賦墳廬詩乃蒙和韻再成十首為謝兼簡》 宋·郭印

    辯嗟孟軻勞,清笑伯夷隘。
    秋毫滿六虛,須彌藏一芥。

    137 《和樊直夫兼簡允南》 宋·郭印

    士而志於道,誰云不自量。
    山海雖崇深,行者尚梯航。
    況復我固有,本根先混茫。
    渺然一微塵,猶足鑄虞唐。

    138 《李簡夫知易用其父韻見貽且示和陶一編并和二》 宋·孫應時

    晚矣歸來悟昨非,喜君先我和陶計。
    何嫌潦倒心長在,故想呻吟氣不衰。
    春日鶯啼花發處,秋空云靜月明時。
    個中差勝長安客,俯仰無寧似戚施。

    139 《李簡夫知易用其父韻見貽且示和陶一編并和二》 宋·孫應時

    間中筆墨故相宜,遣興由來不厭詩。
    日仰慈顏長自愛,年方強仁莫言衰。
    新來定得安心法,此事還勝未病時。
    肯共切磋須我輩,獨無瓊玖報先施。

    140 《和魯谹父簡吉父伯南坡》 宋·王洋

    柳徑桃蹊草色新,一年春半又侵尋。
    無情燕子疑巢冷。
    多怒鳴蛙互目禁。
    滿眼為花留色艷,轉頭遺我是清陰。
    莫愁艇子芙蓉楫,且聽拿音作好音。

    * 關于和簡的詩詞 描寫和簡的詩詞 帶有和簡的詩詞 包含和簡的古詩詞(14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