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和答的詩詞(453首)

    181 和答吳斗南中秋見懷并約五子合見過》 宋·孫應時

    百里平湖一夜舟,跂予東望渺離愁。
    可能無意山陰雪,空復相思楚澤秋。
    宣待君今即召,草堂移我欲歸休。
    詩來已拜千工諾,得得開帆莫轉頭。

    182 和答吳斗南中秋見懷并約五子合見過》 宋·孫應時

    歸夢千巖萬壑東,起雪蓑笠喚漁童。
    塵忙憐我三年久,撥置期群一笑同。
    只恐令巖詩債急,不愁夜短酒杯空。
    相攜更得王文度,此段風流盡未窮。

    183 《再和答秀實》 宋·王洋

    紅剝芳菲綠作叢,遙知惆悵兩心同。
    結交舊燕多情語,消病殘花無用紅。
    獻計欲居塵境外,投各且向酒壺中。
    新來但覺多新樣,不道襟懷盡古風。

    184 《再和答秀實》 宋·王洋

    老境看來變悄然,方知世味有遠邊。
    忙中受用非關我,靜里風光總是禪,易□常參饑后眼,酬有只有飽時眠。
    周翁百事多恬退,詩律從來不受憐。

    185 《和韋尚書答梓州兄南亭宴集》 唐·張九齡

    棠棣聞馀興,烏衣有舊游。
    門前杜城陌,池上曲江流。
    暇日嘗繁會,清風詠阻修。
    始知西峙岳,同氣此相求。

    抒懷憤懣愁苦

    186 《和劉長史答十九兄》 唐·楊炯

    帝堯平百姓,高祖宅三秦。
    子弟分河岳,衣冠動縉紳。
    盛名恒不隕,歷代幾相因。
    街巷涂山曲,門閭洛水濱。

    187 《和劉長史答十九兄》 唐·楊炯

    帝堯平百姓,高祖宅三秦。
    子弟分河岳,衣冠動縉紳。
    盛名恒不隕,歷代幾相因。
    街巷涂山曲,門閭洛水濱。

    188 《奉和圣制答張說扈從南出雀鼠谷》 唐·宋璟

    秦地雄西夏,并州近北胡。
    禹行山啟路,舜在邑為都。
    忽視寒暄隔,深思險易殊。
    四時宗伯敘,六義宰臣鋪。
    征作宮常應,星環日每紆。
    盛哉逢道合,良以致亨衢。

    189 《奉和圣制答張說出雀鼠谷》 唐·蘇颋

    雨施巡方罷,云從訓俗回。
    密途汾水衛,清蹕晉郊陪。
    寒著山邊盡,春當日下來。
    御祠玄鳥應,仙仗綠楊開。
    作頌音傳雅,觀文色動臺。
    更知西向樂,宸藻協鹽梅。

    寫景抒情思鄉

    190 《和李適答宋十一入崖口五渡見贈》 唐·徐彥伯

    聞有獨往客,拂衣捐世心。
    結欣薄枉渚,撰念縈舊林。
    經亙去崖合,冥綿歸壑深。
    琪樹環碧彩,金潭生翠陰。

    191 《奉和圣制答張說扈從南出雀鼠谷》 唐·趙冬曦

    軒轅應順動,力牧正趨陪。
    道合殷為礪,時行楚有材。
    省方西禮設,振旅北京回。
    地理分中壤,天文照上臺。
    寒依汾谷去,春入晉郊來。
    竊比康衢者,長歌仰大哉。

    192 《奉和圣制答張說扈從南出鼠雀谷之作》 唐·王丘

    襟帶三秦接,旂常萬乘過。
    陽原淑氣早,陰谷沍寒多。
    花縟前茅仗,霜嚴后殿戈。
    代云開晉嶺,江雁入汾河。
    北土分堯俗,南風動舜歌。
    一聞天樂唱,恭逐萬人和。

    193 《奉和圣制答張說扈從南出雀鼠谷之作》 唐·袁暉

    魏國山河險,周王警蹕回。
    九旗云際出,萬騎谷中來。
    石路行將盡,煙郊望忽開。
    賞矜垂柳報,春畏落花催。
    興逸橫汾什,恩褒作頌才。
    小臣瞻日月,延首詠康哉。

    194 《奉和圣制答張說扈從南出雀鼠谷》 唐·王光庭

    省俗恩將遍,巡方路稍回。
    寒隨汾谷盡,春逐晉郊來。
    云騎傳行漏,煙旄引從臺。
    惠風初應律,和氣正調梅。
    雅頌通宸詠,天文接曙臺。
    灞陵桃李色,應待日華開。

    195 《奉和圣制答張說南出雀鼠谷》 唐·席豫

    鳴鑾初幸代,旋蓋欲橫汾。
    山盡千旗出,郊平五校分。
    前林已暄景,后壑尚寒氛。
    風送簫韶曲,花鋪黼黻文。
    鹽梅推上宰,禮樂統中軍。
    獻賦紆天札,飄飖飛白云。

    196 《奉和圣制答二相出雀鼠谷》 唐·徐安貞

    兩臣初入夢,二月扈巡邊。
    澗北寒猶在,山南春半傳。
    頌聲先奉御,辰象復回天。
    云日明千里,旌旗照一川。
    柳陰低輦路,草色變新田。
    還望汾陽近,宸游自窅然。

    197 《奉和圣制答張說南出雀鼠谷》 唐·崔翹

    硤路繞河汾,晴光拂曙氛。
    笳吟中嶺樹,仗入半峰云。
    頓覺山原盡,平看邑里分。
    早行芳草迥,晚憩好風熏。
    嘉頌推英宰,春游扈圣君。
    共欣承睿渥,日月照天文。

    198 《奉和圣制答張說扈從南出雀鼠谷》 唐·梁升卿

    何意重關道,千年過圣皇。
    幽林承睿澤,閑客見清光。
    日御仙途遠,山靈壽域長。
    寒云入晉薄,春樹隔汾香。
    國佐同時雨,天文屬歲陽。
    從來漢家盛,未若此巡方。

    199 《和徐法曹贈崔洛陽斑竹杖以詩見答》 唐·盧綸

    玉干一尋馀,苔花錦不如。
    勁堪和醉倚,輕好向空書。
    采拂稽山曲,因依釋氏居。
    方辰將獨步,豈與此君疏。

    200 《和裴相國答張秘書贈馬詩》 唐·李絳

    高才名價欲凌云,上駟光華遠贈君。
    念舊露垂丞相簡,感知星動客卿文。
    縱橫逸氣寧稱力,馳騁長途定出群。
    伏櫪莫令空度歲,黃金結束取功勛。

    * 關于和答的詩詞 描寫和答的詩詞 帶有和答的詩詞 包含和答的古詩詞(45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