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和正的詩詞(190首)

    61 《和汪正夫梅》 宋·鄭獬

    座中豪客洛陽才,醉舞春風拂袖來。
    明日卻尋歌管地,中庭空有折殘梅。

    62 《和汪正夫梅》 宋·鄭獬

    麗賦多傳楚客才,新詩還自楚江來。
    雪痕未漲龍池水,風信先飛庾嶺梅。

    63 《和汪正夫梅》 宋·鄭獬

    探花最費庾郎才,欲把琱盤折取來。
    不奈雪花苦相誤,梢頭無處認真梅。

    64 《和汪正夫梅》 宋·鄭獬

    詩入雞林白傅才,當年曾佩左符來。
    尊前依舊江山好,不見章臺驛使梅。

    65 《和汪正夫梅》 宋·鄭獬

    劉蕡直氣壓群才,卻束塵衣取次來。
    開府剛腸破金石,可能刻意賦寒梅。

    66 《和汪正夫梅》 宋·鄭獬

    欲酬強韻若為才,昨夜歸時趁月來。
    寂寞后堂初醉起,金盆猶浸數枝梅。

    67 《和汪正夫梅》 宋·鄭獬

    好花有意似憐才,時泛清香入袂來。
    待得繁梢都結實,莫將細核比楊梅。

    68 《和汪正夫梅》 宋·鄭獬

    流俗休教見美才,不如長入醉鄉來。
    江南蚤是多風雨,莫向花前唱落梅。

    69 《和汪正夫梅》 宋·鄭獬

    江南還有謝娘才,試數春期幾日來。
    彩勝未隨釵上燕,玉臺先插鬢邊梅。

    70 《和汪正夫梅》 宋·鄭獬

    木禿風摧正為才,幾將擠陷九淵來。
    見君說著須酸鼻,何必樽前更食梅。

    71 《和阮倅正名九仙》 宋·黃朝散

    采□形相異為仙,識性誰知共一天。
    澤物度人均是道,瑞昭千載起祥煙。

    72 《和陳正言讜題尊賢堂二首》 宋·譚景先

    孰識東坡第一仙,謫來儋耳久悠然。
    潛心學易忘憂患,筑屋閑居度歲年。
    興遣不為哀屈事,情高嘗見和陶篇。
    拜公遺像渾如在,曾與鄉人恭敬賢。

    73 《和陳正言讜題尊賢堂二首》 宋·譚景先

    公已歸為玉局仙,茂林喬木自蒼然。
    鄉時寓客共千載,今日新堂恰百年。
    鐵畫銀鉤三大字,金章玉局一佳篇。
    遠煩幾似真雙美,后世應知兩并賢。

    74 《閱武喜晴和厲寺正韻》 宋·游清夫

    閱武堂前宿雨晴,柳營刁斗五更鳴。
    風生貔虎夸身健,日射旌旗照眼明。
    管領春光三月暮,雕鐫詩句十分清。
    折沖樽俎今余事,自有胸中十萬兵。

    75 《閱武喜晴和厲寺正韻》 宋·于定國

    元戎笳鼓鬧新晴,風柳絲絲萬馬鳴。
    尺籍伍符親點檢,牙旗甲馬喜晶明。
    潢池刀劍雖安帖,紫塞煙塵欠掃清。
    聞道玉皇新有詔,禁中虛席待談兵。

    76 《和吳正仲觀李廷珪墨》 宋·莊綽

    賴召陳玄典籍傳,肯教邊腹擅便便。
    竟夸削木真余事,卻笑磨人得永年。
    三友不居毛穎后,五車仍在褚生前。
    祗愁公子從醫說,火煅生分不直錢。

    77 《再和補庵新正三日同往山中值顧憲副》 明·施漸

    孟月逢春早,時芳欲滿林。
    偶同長者席,況似谷中音。
    斜日下清磬,高云過客襟。
    回舟傍微月,猶聽隔溪吟。

    78 《正輔既見和復次前韻慰鼓盆勸學佛》 宋·蘇軾

    稚川真長生,少従鄭公游。
    孝章偶不死,免為文舉憂。
    馀齡會有適,獨往豈相攸。
    由來警露鶴,不羨撮蚤。

    79 《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與兒子過出游作》 宋·蘇軾

    謫居澹無事,何異老且休。
    雖過靖節年,未失斜川游。
    春江淥未波,人臥船自流。
    我本無所適,泛泛隨鳴鷗。

    80 《和周正孺墜馬傷手》 宋·蘇軾

    平生學道已神完,豈復兒童私自憐。
    醉墜何曾傷內守,色憂當為念先傳。
    書空漸覺新詩健,把蟹行看樂事全。
    賣卻老驄為酒直,大呼鄉友作新年。

    * 關于和正的詩詞 描寫和正的詩詞 帶有和正的詩詞 包含和正的古詩詞(19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