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和心的詩詞(58首)

    41 《余既和樂天詩而喜于年及之心猶不能自已又復》 宋·吳芾

    故園春到已三旬,滿目繁華未覺貧。
    年老得逢無事日,心閑不類有官人。
    戴花休管頭無那,酌酒何妨手自親。
    七十人生從古少,安知來歲有吾身。

    42 《余既和樂天詩而喜于年及之心猶不能自已又復》 宋·吳芾

    憶在霜臺未六旬,嘗陳仕宦縱家貧。
    豈容七十不納祿,卻為斗升猶牧人。
    年齒幸吾今已及,官曹從此不應親。
    愿天許遂終焉志,養此疏慵老大身。

    43 《余既和樂天詩而喜于年及之心猶不能自已又復》 宋·吳芾

    一年三百有余旬,舉世棲棲苦迫貧。
    得享安寧七十歲,已勝衰謝萬千人。
    好官縱使登三事,榮養何由及二親。
    爭似山間林下坐,無憂無毀足全身。

    44 《和云心除夕韻》 宋·胡仲弓

    歲除明日是,心事落梅邊。
    節物催雙鬢,情懷欠少年。
    桃符依帖寫,竹爆應聲圓。
    椒頌無人獻,酴酥亦自煎。

    45 《同楊心卿過孤山訪靜傳不遇自游和靖祠下明日》 宋·仇遠

    飛仙又向別峰游,竹下閒房且小留。
    滿鬢朔風吹客帽,倚闌落日在漁舟。
    梅花路冷難尋冢,葑草田荒半作洲。
    獨往獨來沙鳥怪,山空木短使人愁。

    46 《清心鏡 勸僧道和同》 元·馬鈺

    道毀僧,僧毀道。
    奉勸僧道,各休返倒。
    出家兒、本合何如,了性命事早。
    好參同,搜秘奧。
    煉氣精神,結為三寶。
    真如上、兜率天宮,靈明

    47 《陶山十詠和鄧牧心·任公子釣右》 宋·林景熙

    巨犗長竿釣海波,空遺磯石臥荒坡。
    千年無此垂綸手,多少饑民向浙河。

    48 《陶山十詠和鄧牧心·附子岡》 宋·林景熙

    洞霞疑接臺峰近,石機空歌蜀道難。
    一種靈苗人不識,半山霜夜南痕乾。

    49 《陶山十詠和鄧牧心·葛仙翁石床》 宋·林景熙

    鈞天夢破珊瑚枕,巖壑春供悲翠屏。
    一卷典庭云半席,夜深讀與嶺猿聽。

    50 《陶山十詠和鄧牧心·集仙橋》 宋·林景熙

    流來一水截人寰,虹背秋寒十二闌。
    白鶴飛邊人影絕,天風吹佩玉珊珊。

    51 《陶山十詠和鄧牧心·上下二鑊》 宋·林景熙

    元非鑄冶自成灣,烏兔烹煎那得閑。
    卻問黃糧幾番熟,不知沸鼎在人間。

    52 《陶山十詠和鄧牧心·石船》 宋·林景熙

    玉笥孤帆喚不來,長風破浪憶江淮。
    不知海水何年陸,萬斛龍驤寄斷崖。

    53 《陶山十詠和鄧牧心·石廣》 宋·林景熙

    一室元無斧鑿痕,閑云四壁守孤猿。
    空山靜閱古今過,不老乾坤是此門。

    54 《陶山十詠和鄧牧心·舜田》 宋·林景熙

    聞說東夷有圣人,歷山何處此耕云。
    露苗猶灑當年泣,寂寞春風鳥自耘。

    55 《陶山十詠和鄧牧心·右若耶溪》 宋·林景熙

    晴峰無數蘸清流,窈窕寒生六月秋。
    百練不須歐冶劍,沼吳人在采蓮舟。

    56 《陶山十詠和鄧牧心·陶宴嶺》 宋·林景熙

    右笑拂青問隱君,千巖秋色此平分。
    當時宴坐無人識,唯有松風共白云。

    57 《和水心先生寄越帥汪煥章得雨韻》 宋·葛紹體

    步虛影里云璈舉,精誠上對東皇語。
    蓬萊拂檻多飛云,西風吹作人間雨。
    田家誰不知公勤,千里歡聲公亦聞。
    早禾登場晚禾實,公庭如水清無塵。

    58 《和禪人發心丐開海田》 宋·釋正覺

    檀度夤緣約遠尋,利他方稱出家心。
    丐行端取叢林飽,耕縟不嫌泥水深。
    地面丕平春種玉,波痕清淺月浮金。
    栽田博飯吾家事,一段風規得老琛。

    * 關于和心的詩詞 描寫和心的詩詞 帶有和心的詩詞 包含和心的古詩詞(5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