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和國的詩詞(167首)

    41 《八聲甘州(和孔瞻懷信國公,因念亦周弟)》 宋·趙文

    是去年、春草又凄凄,塵生縷金衣。
    悵朱顏為土,白楊堪柱,燕子誰依。
    謾說漫漫六合,無地著相思。
    遼鶴歸來後,城亦全非。

    42 《和太師平章魏國賈公遺潛侍郎之作》 宋·陳存

    先臘催開萬玉林,人心悅處即天心。
    山河洞徹重瞳遠,宮闕高寒一柱任。
    瑞應崆峒知有日,塵清洄曲在斯今。
    神功變化無留跡,便放陽春卷積陰。

    43 《詔修兩朝國史賜筵史院和首相吳公原韻》 宋·馮京

    天密叢云曉,風清一雨馀。
    三長太史筆,二典帝皇書。
    按武知何者,沾恩匪幸歟。
    吐茵平日事,何憚污公車。

    44 《和秉國壁間韻》 宋·薛公肅

    休話元談有十,未論前后俱三。
    試舉歸求公案,諸方幾個能參。

    45 《和夏日國清塘泛舟》 宋·鄭伯玉

    三篙搖漾彩帆輕,勝賞寧辭遠郡城。
    水滿人如天上坐,波澄舟在鏡中行。
    都無暑氣侵衣袖,時有荷香入酒觥。
    野老岸前爭擁看,知公威齊不喧驚。

    46 《和田國博喜雪》 宋·蘇軾

    疇昔月如晝,曉來云暗天。
    玉花飛半夜,翠浪舞明年。
    螟螣無遺種,流亡稍占田。
    歲豐君不樂,鐘磬幾時編。
    (田有服,不樂。

    47 《次韻劉貢父所和韓康公憶持國二首》 宋·蘇軾

    夢覺真同鹿覆蕉,相君脫屣自參寥。
    顏紅底事發先白,室邇何妨人自遙。
    狂似次公應未怪,醉推東閣不須招。
    援毫欲作衣冠表,盛事終當繼八蕭。

    48 《次韻劉貢父所和韓康公憶持國二首》 宋·蘇軾

    閉戶端居念獨深,小軒朱檻憶同臨。
    燎須誰識英公意,黃發聊知子建心。
    已托西風傳絕唱,且邀明月伴孤斟。
    他時內集應呼我,下客先判醉墮簪。

    49 《和王定國》 宋·蘇軾

    離歌添唧唧,古曲擬行行。
    不作相隨燕,空吟久住鶯。
    瞢騰君上馬,寂寞我回城。
    明日東門外,空舟獨自橫。

    50 《和沖卿雪詩并示持國》 宋·王安石

    地卷江海浮,天吹河漢涌。
    北風散作花,巧麗世無種。
    霾昏得照曜,塵滓歸掩擁。
    荒林無空枝,幽瓦有高隴。

    51 《和王定國》 宋·秦觀

    崢嶸歲月徂,物色莽於邑。
    歡言公子至,坐失百憂集。
    宵箔蕙煙橫,寒炮玉脂泣。
    勉旃決南圖,荷華行滿隰。

    52 《踏莎行 和趙國興知錄韻》 宋·辛棄疾

    吾道悠悠,憂心悄悄,最無聊處秋光到。
    西風林外有啼鴉,斜陽山下多衰草。

    長憶商山,當年四老,塵埃也走咸陽道。
    為誰書到便幡然?至今此意無人曉。

    53 《和趙國興知錄贈琴》 宋·辛棄疾

    趙君胸中何瑰奇,白日照耀珊瑚枝。
    新詩哦成七字句,孤桐贈我千金資。
    人間皓齒蛾眉斧,箏笛紛紛君未許。
    自言工作古誰騷,十指黃鐘挾大呂。

    54 《和謝昌國送管相士韻》 宋·楊萬里

    半世緣癡自作勞,萬人爭處我方逃。
    憐渠識盡公卿得,一馬歸來骨轉高。

    55 《和謝昌國送韋俊臣相訪》 宋·楊萬里

    芒屩為車不必巾,天窮未害子能文。
    謝家有句元無繼,柱卻催詩頭上云。

    56 《和秉國芙蓉五章》 宋·司馬光

    清曉霜華漫自濃,獨憑愛日養殘紅。
    勸君秉燭須勤賞,閶闔難禁一夜風。

    57 《和秉國芙蓉五章》 宋·司馬光

    北方稀見誠奇物,筆界輕絲指捻紅。
    楚蜀可憐人不賞,墻根屋角數無窮。

    58 《和秉國芙蓉五章》 宋·司馬光

    平昔低頭避桃李,英華今發歲云秋。
    盛時已過渾中我,醉舞狂歌插滿頭。

    59 《和秉國芙蓉五章》 宋·司馬光

    后時獨立誠難事,猶賴階庭有菊叢。
    綽約霜前弄姿態,非如群木萬株紅。

    60 《和秉國芙蓉五章》 宋·司馬光

    但見涉江求水際,豈知緣木采霜中。
    微紅未肯全衰歇,正似酡顏鶴發翁。

    * 關于和國的詩詞 描寫和國的詩詞 帶有和國的詩詞 包含和國的古詩詞(16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