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吾心的詩詞(3605首)

    321 《賦海上人吾廬》 宋·釋文珦

    君家于亦愛,居這幽且深。
    嘉木有余蔭,鳴禽多好音。
    不知此身閒,但覺萬慮沈。
    自非羲皇人,何以知子心。

    322 《吾生》 宋·釋文珦

    吾生少壯時,窮力在經教。
    一心融萬境,頗亦能致效。
    老來更脫略,山水隨所樂,今成信手棋,勝不復校。

    323 《心鏡》 宋·釋文珦

    不存分別見,真是與盲同。
    常以身為觀,因知色即空。
    無生方會道,取相未成功。
    此意吾嘗得,皆歸心鏡中。

    324 《吾性》 宋·釋文珦

    吾性本疎狂,難教住帝鄉。
    看心忘世界,濯足愛滄浪。
    往事皆如夢,浮生底用忙。
    到頭華袞服,不及芰荷裳。

    325 《齊上人發心知羅漢堂求頌》 宋·釋正覺

    修結僧緣清凈因,青油白茗與烏薪。
    龐眉五百圣尊者,行腳一千吾上人。
    云屋芳資開菡萏,地爐暖氣臥麒麟。
    睡魔不至蒲禪穩,自照光明默默神。

    326 《道禪人發心干田乞傾》 宋·釋正覺

    道人欲乞一囊錢,為我成褫負郭田。
    淺水駕牛披曉月,深云下耒破春煙。
    力耕妙用吾家事,坐照真機自己禪。
    寄語檀那好相助,年年長得飯僧緣。

    327 《和禪人發心丐開海田》 宋·釋正覺

    檀度夤緣約遠尋,利他方稱出家心。
    丐行端取叢林飽,耕縟不嫌泥水深。
    地面丕平春種玉,波痕清淺月浮金。
    栽田博飯吾家事,一段風規得老琛。

    328 《心侍者歸省》 宋·釋智愚

    露葉蕭蕭月滿庭,秋來多夢老人星。
    海山印渚知吾處,終不深云獨掩扃。

    329 《佑侄實赴鄉法吾家讀書三世至此侄才七人作十》 宋·孫應時

    家學今三世,儒流甫七人。
    生涯無窶悴,存沒幾酸辛。
    父干真吾責,孫枝見汝新。
    提攜從總丱,成長及冠巾。

    330 《值侯修學趣儒人稍急因遺蓮花蓮實西瓜于吾宗》 宋·曾豐

    珠房顆顆綠英英,興味超然芹藻馨。
    不必鐵槌撾碎卻,苦心應念子衿青。

    331 《上元日二首》 唐·李昂1

    上元高會集群仙,心齋何事欲祈年。
    丹誠儻徹玉帝座,且共吾人慶大田。
    蓂生三五葉初齊,上元羽客出桃蹊。
    不愛仙家登真訣,愿蒙四海福黔黎。

    332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芳樹》 唐·羅隱

    細蕊慢逐風,暖香閑破鼻。
    青帝固有心,時時動人意。
    去年高枝猶壓地,今年低枝已憔悴。
    吾所以見造化之權,變通之理。

    333 《相和歌辭·君道曲》 唐·李白

    大君若天覆,廣運無不至。
    軒后爪牙常先太山稽,如心之使臂。
    小白鴻翼于夷吾,劉葛魚水本無二。
    土扶可成墻,積德為厚地。

    334 《雜曲歌辭·長安少年行十首》 唐·李廓

    金紫少年郎,繞街鞍馬光。
    身從左中尉,官屬右春坊。
    刬戴揚州帽,重熏異國香。
    垂鞭踏青草,來去杏園芳。

    抒情

    335 《雜曲歌辭·夜寒吟》 唐·鮑溶

    九衢金吾夜行行,上宮玉漏遙分明。
    霜飆乘陰掃地起,旅鴻迷雪繞枕聲,遠人歸夢既不成。
    留家惜夜歡心發,

    336 《游靈山寺》 唐·劉孝孫

    吾王游勝地,驂駕歷祇園。
    臨風畫角憤,耀日采旗翻。
    永懷筌了義,寂念啟玄門。
    深溪窮地脈,高嶂接云根。
    信美諧心賞,幽邃且攀援。
    曳裾欣扈從,方悟屏塵喧。

    山水瀑布

    337 《歲初巡屬縣,登高安南樓言懷》 唐·張九齡

    山城本孤峻,憑高結層軒。
    江氣偏宜早,林英粲已繁。
    馀滋含宿霽,眾妍在朝暾。
    拂衣釋簿領,伏檻遺紛喧。

    338 《郡舍南有園畦雜樹聊以永日》 唐·張九齡

    為郡久無補,越鄉空復深。
    茍能秉素節,安用叨華簪。
    卻步園畦里,追吾野逸心。
    形骸拘俗吏,光景賴閑林。

    339 《始興南山下有林泉,嘗卜居焉,荊州臥病有懷此地》 唐·張九齡

    出處各有在,何者為陸沉。
    幸無迫賤事,聊可祛迷襟。
    世路少夷坦,孟門未嶇嶔。
    多慚入火術,常惕履冰心。

    唐詩三百首友情送別寫景抒情

    340 《出為豫章郡途次廬山東巖下》 唐·張九齡

    茲山鎮何所,乃在澄湖陰。
    下有蛟螭伏,上與虹蜺尋。
    靈仙未始曠,窟宅何其深。
    雙闕出云峙,三宮入煙沉。

    * 關于吾心的詩詞 描寫吾心的詩詞 帶有吾心的詩詞 包含吾心的古詩詞(360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