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吟秋的詩詞(119首)

    81 《秋盡吟》 宋·邵雍

    數日之間秋遂盡,百思無以慰蹉跎。
    園林正好愛不徹,草木已黃情奈何。
    雖老筋骸行尚健,盡高臺榭望仍多。
    終朝把酒未成醉,又欲臨風一浩歌。

    82 《秋寄江上吟僧》 宋·寇準

    掛錫在荊楚,杜門無往還。
    潮聲到孤寺,月色遍前山。
    一雁驚幽思,西風慘病顏。
    何當重攜手,高步白云間。

    83 《秋夜吟》 宋·楊冠卿

    銅壺漏澀秋宵永,翠梧葉落敲金井。
    錦帳香消枕玉寒,驚回昨夢難重省。
    起來刁斗連營靜,碧云飛下征鴻影。
    蠻箋誰遣寄相思,鏁窗笑剪并刀冷。

    84 《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絕省人事觸緒有感吒之諷吟》 宋·程公許

    口為禍之穽,異者同之分。
    誰龍噤不語,兀兀如羈囚。
    我豈好違俗,心未忘好修。
    本不慕華顯,寧有忮與求。

    85 《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絕省人事觸緒有感吒之諷吟》 宋·程公許

    氣運有盈虛,品物迭滋耗。
    人生於兩間,誰能長不老。
    胡為習鮮榮,而獨恨枯槁。
    婉孌兒女態,愛惜容色好。

    86 《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絕省人事觸緒有感吒之諷吟》 宋·程公許

    斷橋梗得泊,高堂擁圖書。
    中宵風露氣,營我方寸軀。
    靜慮何易感,有銜莫能祛。
    今古一瞬息,智愚等丘墟。
    戰奪日相尋,死生互吞屠。
    念此耿無寐,推枕長嗟吁。
    天理諒好還,人謀何可疏。

    87 《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絕省人事觸緒有感吒之諷吟》 宋·程公許

    宿嗜本幽間,世途倦馳聘。
    迫芘門戶吒,強把冠佩整。
    如手誤一來,麾退諒予警。
    寬恩假郡寄,靜俟亦天幸。

    88 《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絕省人事觸緒有感吒之諷吟》 宋·程公許

    鳥飛暮知還,蟣微亦有藏。
    游子悵無吒,故級那得忘。
    轒輼歲橫鶩,生涯日凄涼。
    骨肉各竄匿,冢祠缺烝嘗。
    萬里一緘書,臨風淚千行。
    垂白念汝兄,憂樂苦相望。
    安得附羽翮,奮飛同一觴。

    89 《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絕省人事觸緒有感吒之諷吟》 宋·程公許

    西陲失支吾,如老屋積腐。
    墻闥縱蹂躪,堂屋何依怙。
    伊誰階此厲,乃為元老誤。
    疾痛切吾身,利鈍難逆睹。

    90 《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絕省人事觸緒有感吒之諷吟》 宋·程公許

    坤維以文瑞,民俗本柔淑。
    何代無戰爭,冤哉今爾酷。
    戎馬塞里墟,劫鈔遍林谷。
    平生金石交,屈指半鬼錄。

    91 《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絕省人事觸緒有感吒之諷吟》 宋·程公許

    南山翠鬅鬙,四荔拱故宅。
    采衣侍三壽,教愛如夙昔。
    曉然一夢闌,無復萬里隔。
    了知恩愛縛,障我修行力。

    92 《次韻九兄秋吟五首》 宋·蘇泂

    不于烏鵲橋邊見,定向笙簫鶴上逢。
    淅淅蕭蕭到荷葉,今年秋不屬梧桐。

    93 《次韻九兄秋吟五首》 宋·蘇泂

    醉挽銀河績壽杯,冰娥亦怕老相催。
    三更自倚秋香立,待得靈{皴皮換兔}送藥來。

    94 《次韻九兄秋吟五首》 宋·蘇泂

    涼稻翻翻臥滿畦,壺漿相勞各相攜。
    村南有底連綿雨,一夜船高樹葉齊。

    95 《次韻九兄秋吟五首》 宋·蘇泂

    為愛秋風吹弊廬,忽然詩思滿江湖。
    橙香夢澤團臍蟹,莼老吳江巨口鱸。

    96 《次韻九兄秋吟五首》 宋·蘇泂

    江平無意作波瀾,野曠山多入畫欄。
    一段秋吟到幽渺,回頭三伏也風寒。

    97 《和黃山秋吟》 宋·衛宗武

    有山靜而秀,有水清且漪。
    風霜空宿翳,草木含幽姿。

    98 《和黃山秋吟》 宋·衛宗武

    錚然梧葉響敲風,涼月疏星秋正中。
    萬頃水花渾老盡,一簪醉日倚殘紅。

    99 《和黃山秋吟》 宋·衛宗武

    珠露瀼瀼金作風,秋聲凄怨入焦桐。
    骎骎碧樹霜痕染,那復宮題葉上紅。

    100 《和黃山秋吟》 宋·衛宗武

    蕭蕭清思浩無涯,戲蓼灘頭屋數家。
    小艇尋秋緣葦去,紛紛雪絮訝楊花。

    * 關于吟秋的詩詞 描寫吟秋的詩詞 帶有吟秋的詩詞 包含吟秋的古詩詞(11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