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君味的詩詞(1029首)

    781 《寄李商叟二首》 宋·趙蕃

    卿來我已后諸公,頗愿相從繒簡中。
    豈若吾身得親見,怪君風味莫之同。

    782 《呈嚴造道主簿》 宋·趙蕃

    漫刺不待投,數面自成親。
    對言或無味,況乃詩筒新。
    佳處在阿堵,小異果此君。
    我行蕭灘上,所食楊與陳。

    783 《次韻在伯送行》 宋·趙蕃

    白石何鑿鑿,白鳥可鶴鶴。
    吾行甚悠悠,物境自廓廊。
    緬思友生良,頓使懷抱惡。
    別辭固丁寧,醒矣轉寂寞。

    784 《寄施進之》 宋·趙蕃

    我游尖峰回,一步成數憩。
    仰攀松夭矯,俯睨石贔屭。
    路窮入平野,飛鳥迎決眥。
    廬舍半茅瓦,阡陌相櫛比。

    785 《子暢雨中見過且惠以詩乃用蕃謝文顯載酒之韻》 宋·趙蕃

    雨合茅檐書罷看,惠然君乃過蘇端。
    澆胸細酌杯中物,洗耳飽聽溪上湍。
    近喜同參詩有味,晚期偕隱谷名盤。
    因聲寄謝周夫子,文行如斯古亦難。

    786 《病中寄呈王信州老謝丈》 宋·趙蕃

    韓詩不可犯,顏字不可凟。
    舊言驅瘧癘,其效甚符籙。
    追慕記初學,諷誦懷三復。
    如何且逾月,此物猶肆毒。

    787 《次韻和答周伯壽送行》 宋·趙蕃

    秋月日以明,秋風日以清。
    秋今且云暮,而我遄東征。
    雖云別寓邦,且復遵故程。
    久結山水念,況關朋友情。

    788 《是日招明叔飲明叔有詩次韻》 宋·趙蕃

    客罷蕭然欲閉關,竹陰梅影兩爛斑。
    溫風不捄詩寒相,老色聊須酒借顏。
    此味何妨君與共,流年莫待水西還。
    破春行樂胡為始,快閣之余有觀山。

    789 《斯遠生日》 宋·趙蕃

    下湖有隱人,卜筑自厥先。
    官曾駕高車,屋乃無修椽。
    究觀諸郎貧,固知大夫賢。
    籯雖乏黃金,家故余青氈。

    790 《吳齊之二首》 宋·趙蕃

    舍舟步到南山寺,恍然忽記當年事。
    李侯見我顏色溫,席間款語真有味。
    翰林風月久蕪沒,莫嘆青衫百僚底。
    君不見少陵一生窮到死,亦有詩能驅瘧鬼。

    791 《雨夜懷明叔并憶成父》 宋·趙蕃

    放竹近軒窗,地方中對床。
    非貪起居適,樂是話言長。
    已解蕭騷味,仍憂擺撼傷。
    去君才數驛,憶弟更他鄉。

    792 《午寢而起懷子儀公擇》 宋·趙蕃

    夢里槐安底處宮,夢回依舊向來空。
    竹陰可藉日已薄,柿葉堪書霜未紅。
    酌酒誰知幽子獨,縱談那得兩君同。
    詩拈信手初無味,閒迥西窗運禿翁。

    793 《送鄭虞任赴京西檢法官》 宋·葉適

    春風逝無涯,夏潦生未已。
    思君遡江漢,行銳業難止。
    事繁絲唾亂,神靜魚鱗理。
    前年浙東幕,借助獲專美。

    794 《春懷十首》 宋·汪莘

    魚鱉好山川,鳥獸好在山。
    人皆好山水,所好非一端。
    君子抱仁智,寓意山水間。
    矧乃陽春月,富貴相追攀。

    795 《古風一篇簡徐德夫提刑》 宋·鄭清之

    昌黎有名言,受恩異知已。
    而況不識面,知心詎能面,知心詎能幾。
    浮云日多變,

    796 《詩別可齋陳制置移鎮吳門》 宋·鄭清之

    恭惟上明圣,宵旰親政初。
    朝有快活貫,野無薄笨車。
    我獨何因緣,濫持鈞與樞。
    妄想在人物,搜羅到巖墟。

    797 《糟蟚蚏送葺芷》 宋·鄭清之

    月腹一寸能郭索,黃流在中自濡殼。
    蝤蛑可是丈人行,螃蠏眡之師長伯。
    二眸挺出勝怒蛙,八跪前驅非屈蠖。
    笑令樊噲自橫筆,何用呂布須急縛。

    798 《過屈大夫清烈廟下》 宋·魏了翁

    鸞皇棲高梧,那能雇鴟梟。
    椒蘭自昭質,不肯化艾蕭。
    人生同一初,氣有善不善。
    一為君子歸,寧受流俗變。

    799 《丁大監文伯得余近作讀之讀之疾愈以詩見貽》 宋·魏了翁

    黔巫之南溪水茲,山粗石惡不可治。
    崇寧邊臣務廣地,山刊石斷林木斯。
    其間掌許號為郡,如以土偶安須眉。
    中州人物猶此任,累臣舍是夫何詞。

    800 《樊仲恂母太碩人李氏挽詩》 宋·魏了翁

    梁君遁世價妻孟,崔母祈天為婦唐。
    身是六朝人物舊,眼看三世子孫昌。
    人知翕翕味方雋,誰識耽耽意最長。
    猶恨年齡不滿百,僅成三萬五千場。

    * 關于君味的詩詞 描寫君味的詩詞 帶有君味的詩詞 包含君味的古詩詞(102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