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同情心的詩詞(1071首)

    841 《過梅花室》 明·王紱

    我曾泊棹西湖濱,千樹萬樹梅花春。
    孤山月照一篷雪,十里湖光如爛銀。
    興豪對客酣清宴,達旦賡吟騁雄健。
    燈前索紙呵手題,霜兔鏦鏘冰滿硯。

    842 《抱一廬繹志》 明·王問

    上古一真人,容若春華敷。
    憂樂通四時,動止常于于。
    登高靡為栗,入水不能濡。
    問之胡能爾,涵神同太虛。

    843 《送安南使還國應制》 明·王彝

    帝德如天四海同,卉裳相率向華風。
    稱藩特奉龍函表,偃武仍包虎韔弓。
    貢自炎方歸域內,心先流水到江東。
    路經日出知天大,城與山蟠見地雄。

    844 《續催日鼓謠》 明·吳斌

    胡為乎六龍?斜飛于若木之金天,復沈淪于西溟澒洞之重
    淵。
    日車摧頹勢將墮,但聞驚天伐鼓,砰轟喧闐。
    恨無魯陽所揮之神戈,又無羲和所執之神鞭。

    845 《玄寧夜集贈張子言》 明·吳子孝

    我不能奮身霄漢攀蛟龍,手攬日月登玄宮。
    揚帆浩溟泛滄海,玉芝若木空相待。
    燕京骯臟誰與憐,拜趨公府心欲穿。
    桂薪玉粟猶爭煬,羸馬青衫愁著鞭。

    846 《菜薖為永嘉余唐卿右司賦》 明·徐賁

    遠辭華蓋居,來卜山陰宅。
    乍到俗未諳,久住地旋辟。
    屋廬尚樸純,楹桷謝雕飾。
    高營踞山跗,深甃逗泉脈。

    847 《別李莘韜余獻甫》 明·尹伸

    南行碌碌頗違心,博勢無休便陸沈。
    名義有權堪自解,炎荒緣分不從今。
    游情賴得同瓢笠,閨思憑他怨藁砧。
    君輩果期歸計早,數行白簡望知音。

    848 《哭許阿大靈長》 明·虞淳熙

    病眼昏如霧,變雨灑絜霖。
    聞子畀過門,椎枕一聲哭。
    龍井張春筵,送客仰華屋。
    長揖辭此世,云返下宮宿。

    849 《閨詞四首》 明·張元凱

    搗衣聲不亂,搗衣情自深。
    秋風一夕起,閨中同此音。
    妾搗君不聞,天涯自有砧。
    也應如妾搗,為妾搗君心。
    ¤

    850 《謝臨川游山》 明·張之象

    客行曠登覽,羈心展游陟。
    裹糧度瑤岑,振衣尋石室。
    源深洞屢迷,徑險巖逾密。
    重林散輕霧,絕壁映初日。

    851 《寄題玉山詩一百韻》 明·張仲舉

    治理逢熙運,欽明仰圣皇。
    至仁侔覆載,上德配軒唐。
    大業勤弘濟,元臣協贊襄。
    賢科收俊造,庭實粲珪璋。

    852 《己酉赴試白下病歸得雜詠五首》 明·鄭胤驥

    于世多不涉,顧獨有酒嗜。
    亦頗煩簡擇,當意輒沉恣。
    有時惜人情,濁醪亦復醉。
    醉后何不有,性命直兒戲。

    853 《婁東述懷寄示龍門上人玉山居士》 明·邾經

    寂寞婁東寺,經過歲暮時。
    后凋霜柏古,亂點石苔滋。
    方外尊吾友,龍門得老琦。
    十年今幾遇,早歲故相知。

    854 《擬古其二》 唐·李白

    高樓入青天,下有白玉堂。
    明月看欲墮,當窗懸清光。
    遙夜一美人,羅衣沾秋霜。
    含情弄柔瑟,彈作陌上桑。

    855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宋·蘇軾

    舒子在汶上,閉門相對清。
    鄭子向河朔,孤舟連夜行。
    頓子雖咫尺,兀如在牢扃。
    趙子寄書來,水調有余聲。

    856 《和歐陽少師寄趙少師次韻》 宋·蘇軾

    朱門有遺啄,千里來燕雀。
    公家冷如冰,百呼無一諾。
    平生親友半遷逝,公雖不怪旁人愕。
    世事如今臘酒濃,交情自古春云薄。

    857 《次韻秦觀秀才見贈秦與孫莘老李公擇甚熟將入》 宋·蘇軾

    夜光明月非所投,逢年遇合百無憂。
    將軍百戰竟不侯,伯郎一斗得涼州。
    翹關負重君無力,十年不入紛華域。
    故人坐上見君文,謂是古人吁莫測。

    858 《紫宸殿正旦教坊詞致語口號》 宋·蘇軾

    臣聞行夏之時,正莫加于人統;
    采周之舊,王方在於鎬京。
    惟吉月之布和,休庶工而未作。
    使華遠集,鄰好交修。

    859 《送路都曹(并引)》 宋·蘇軾

    乖崖公在蜀,有錄曹參軍老病廢事,公責之曰:“胡不歸?”明日,參軍求去,且以詩留別。
    其略曰: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歸意濃。
    公驚謝之,曰:“吾過矣,同僚有詩人而吾不知。
    ”因留而慰薦之。

    860 《西風》 宋·王安石

    少年不知秋,喜聞西風生。
    老大多感傷,畏此蟠蟀鳴。
    況乃舍親友,抱病獨遠行。
    中夜臥不周,惻惻感我情。

    * 關于同情心的詩詞 描寫同情心的詩詞 帶有同情心的詩詞 包含同情心的古詩詞(107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