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同歸去的詩詞(1768首)

    761 《同周湛二上人游西湖之北山天竺晚歸得十絕》 宋·釋紹嵩

    天竺橫分景色寬,園林初日破朝寒。
    興闌欲下山腰去,野徑縈乃路百盤。

    762 《懷古》 宋·釋師范

    空山寥寥,黃葉蕭蕭。
    斯人不來兮,暮待之以朝。
    斯人或來兮,兩無語而意消。
    歸去也,衣飄飄,路迢迢。
    誰同其孤標,月在青霄。

    763 《懷安養》 宋·釋文珦

    西方清泰國,元自是吾家。
    寶樹千般樂,金池四色花。
    同游諸伴侶,一別風年年。
    有意重歸去,途程本不賒。

    764 《月夜聽琴歌》 宋·釋文珦

    石床定起夜方中,為豁幽興開房櫳。
    吳天潔凈無云蹤,萬時三色磨青銅。
    明月皎皎行虛空,穿松透竹光玲瓏。
    猛虎忽嘯茅屋東,林樹葉葉皆生風。

    765 《送同里昂上人》 宋·釋行海

    秋風何事趣歸期,人物凄涼渡欲垂。
    學道須從年少日,苦心直到歲寒時。
    近來鄉國無消息,老去情懷怕別離。
    愧我徒增懷橘念,弊裘猶自客京師。

    766 《頌古一百則》 宋·釋正覺

    宗說般般盡強為,流傳耳口便支離。
    種田博飯家常事,不是飽參人不知。
    參飽明知無所求,子房終不貴封侯。
    忘機歸去同魚鳥,濯足滄浪煙水秋。

    767 《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宋·釋智朋

    此大樓閣,無住無去。
    此樓閣門,無開無閉。
    作者同歸,中勞彈指。

    768 《送僧》 宋·釋重顯

    巖泉高鎖黃金宅,衲卷秋云古標格。
    離歌誰贈欲行人,遍界同為一宿客。
    春色依依日杲杲,南北東西好看好。
    鬧市拶笑嬌尸迦,草頭青點俱胝老。
    呵呵呵,人間天上不知他。
    糲竭節有頂門眼,歸去清風拂薜蘿。

    769 《送從吉禪者》 宋·釋重顯

    君不見行路難,亦容易,握草為金不為貴。
    難曾平地涌波瀾,易復到處列祥瑞。

    770 《至人不器》 宋·釋重顯

    誰當機,舉不賺,亦還稀。
    摧殘峭峻,銷爍玄微。
    重關曾巨闢,作者未同歸。
    玉兔乍圓乍缺,金烏似飛不飛。
    盧老不知何處去,白云流水共依依。

    771 《次韻楊立之見別》 宋·蘇頌

    梁苑昔傾蓋,膺門嘗贈鞭。
    幾回留客舍,四紀度星躔。
    染翰頻穿硯,翻書屢絕編。
    文章傳累世,功業慕當年。

    772 《武擔山感事》 宋·孫應時

    身不入蓮社,意非同漆園。
    間來閱風物,歸去老山村。
    氣味故相許,淵源須細論。
    燈前秋夜永,未可付忘言。

    773 《和同年春日韻五首》 宋·袁說友

    傷心客里子規啼,自笑情懷更小兒。
    短策強隨楊柳去,歸來卻喜燕銜泥。

    774 《寄于忠父先生》 宋·袁說友

    詩來已報平安好,猶恨得公詩不早。
    忽聞單舸下滄浪,卻喜此翁元未老。
    折腰耐辱來皇州,大手妙割無雞牛。
    平生拄腹五千卷,百未一究真難休。

    775 《同官醵呈林簽判》 宋·曾豐

    廣南一路逢春早,幕下諸公醵飲遲。
    莊蝶舞風忙似我,杜鵑啼月怨歸誰。
    梅兄樊弟風流態,魏后姚王富貴姿。
    過去那容更追賞,且隨見在醉殘枝。

    776 《贈劉汝臨》 明·王稚登

    劉郎才思長卿看,帝里風光駐馬鞍。
    村過杏花春酒綠,磯登燕子暮江寒。
    潮平桃葉同衣帶,雨熟琵琶似彈丸。
    歸去稽山當仲夏,園林竹箭長千竿。

    777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778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泬漻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楚辭悲秋長詩

    779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780 《醉翁亭記》 宋·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辭賦精選初中文言文古文觀止宴飲山水抒情

    * 關于同歸去的詩詞 描寫同歸去的詩詞 帶有同歸去的詩詞 包含同歸去的古詩詞(176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