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合調的詩詞(412首)

    381 《送戴帥初信州教授》 宋·方回

    伏羲之后幾萬年,堯舜八圣孟一賢。
    誰學其學傳其傳,□明簡氣生戴先。
    上庠文聲撐青天,高揭蘭闈十名前。
    □□只字宮商宣,豈但場屋著祖鞭。

    382 《送劉都事五十韻》 宋·方回

    近人于仕宦,如以韓盧獵。
    泰山有不見,得獸夸足捷。
    學問夫何如,有書鑰諸篋。
    府史以為師,僅能署吏牒。

    383 《題陳宗魯東山書塾》 宋·方回

    芳草謂發顛,美石謂發狂。
    自賢與自智,豈必草石嘗。
    勿以夫子調,而欺賜也墻。
    勿以圣人室,而鄙由也堂。

    384 《生日后三朝又書》 宋·方回

    □□七十六年春,湖海飄零一病身。
    相愛故人夸壽相,遠□兒子作生辰。
    齒浮聲嗄調涼劑,發少頭瘡爪破巾。
    只合歸歟辦棺冢,斷無華表石麒麟。

    385 《釋臨邛記方物戲作》 宋·方回

    昔人注爾雅,大儒以為誚。
    學詩貴多識,圣言厥有詔。
    下博梯上約,后進曷克劭。
    矧于點{左黑右南}間,懵弗省體要。

    386 《和劉后村梅花百詠》 宋·方蒙仲

    簡齋絕句天為笑,旋到調羹鼎伴來。
    只合拜梅為座主,畫梅且爾況真梅。

    387 《依韻酬朱公掞給事》 宋·李復

    滄溟酌蠡天窺管,龜兆何長筮何短。
    什百倍蓰情不齊,斛龠釜鐘難概滿。
    東西地缺如斷玦,西北天傾猶倚繖。
    山{左羊右歷}何由蔚豹班,荊雞豈解伏鵠卵。

    388 《送范文叔知彭州》 宋·彭龜年

    吾友范文叔,家世岷峨州。
    忠純自性分,耿耿明月秋。
    朅來聲利場,況與造物侔。
    汲引如不及,不進不肯休。

    389 《秀長老請贊》 宋·釋法薰

    飛來峰下,龍床角畔。
    用沒意志一著,師僧遭他惑亂。
    胡笳忽轉陽春調,也有知音來合伴。
    描邈將來,未得一半。
    直饒即今此話大行,已是彼此兩不著便。

    390 《法孫天龍長老思賢請贊》 宋·釋慧開

    咄這村僧,百拙千丑。
    用處顢頇,舉止磔斗。
    秉惡毒鉗鎚,碎情塵窠臼。
    佛祖飲氣吞聲,魔外望風拱手。

    391 《偈頌一百零二首》 宋·釋慧遠

    腐鞲架壁本無情,致雨興雷自有因。
    傾倒十年放火口,高譚一夜動公卿。
    林長老,久相親,仙宮回首玉為樓。
    楚語吳歌曲調新。

    392 《香林遠和尚贊》 宋·釋慧遠

    十八年參甚麼禪,云門奧旨要人傳。
    驀然合著大石調,斬新臘月火燒山。

    393 《閒居多暇追敘舊游成一百十韻》 宋·釋文珦

    予生駑且鈍,良御謾加鞭。
    蹇步常居后,長途靡克前。
    於焉辭里塾,竟爾向林泉。
    魯誥方擩嚌,真乘又賾研。

    394 《達理歌》 宋·釋印肅

    普庵識心達理,不是胡言亂語。
    教化三千大千,個個透泥入水。
    應無所住生心,更不祭神拜鬼。
    時中凈念法身,何假燒錢化紙。

    395 《方上人持缽乞頌》 宋·釋正覺

    卷衣破曉下連城,意欲分炊往上方。
    僧缽飯歸三篾飽,蜂房蜜合百華香。
    柳絲鶯友調唇滑,云錦人家照眼光。
    應變縱橫看伎倆,隨身干木慣逢場。

    396 《次韻真歇和尚圓覺經頌一十四首·辨音菩薩章》 宋·釋正覺

    妙圓單復絕中邊,五五機輪互換難。
    弦管調來聲律合,梭絲識出錦文觀。
    身心一一能分應,手眼千千不可謾。
    似付鹽梅巖叟用,和羹無復見鹹酸。

    397 《緣識》 宋·宋太宗

    紫檀金線槽偏蹙,撥弄朱弦敲冰玉。
    指法從來天下聞,翻成盡入升平曲。
    傳之世上五音足,希夷道聽化民俗。
    盤龍面對壓鰲頭,玄微風散萬般流。

    398 《緣識》 宋·宋太宗

    春色春兮景媚妍,薰風暖潤物華鮮。
    上林花結和香霧,絮壓輕輕軟似綿。
    寰中運啟大平年,文武須精百藝全。
    弄影馬驕難控勒,龜茲韻雅奏釣天。

    399 《緣識》 宋·宋太宗

    全無體段弟一弱,十指乖張時更錯。
    五音不辨信手彈,薄會人前言自樂。
    弦不調,手不洗,更兼指下無道理。

    400 《緣識》 宋·宋太宗

    嶧陽之山,傳名日桐,六律相沿五音中。
    七軫弦調皆是意,審詳悮則亦如空。

    * 關于合調的詩詞 描寫合調的詩詞 帶有合調的詩詞 包含合調的古詩詞(41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