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嘆留滯的詩詞(71首)

    21 《歲暮江軒寄盧端公》 唐·趙嘏

    積水生高浪,長風自北時。
    萬艘俱擁棹,上客獨吟詩。
    路以重湖阻,心將小謝期。
    渚云愁正斷,江雁重驚悲。

    22 《覽古十四首》 唐·吳筠

    圣人重周濟,明道欲救時。
    孔席不暇暖,墨突何嘗緇。
    興言振頹綱,將以有所維。
    君臣恣淫惑,風俗日凋衰。

    23 《選冠子(淮上兀坐,等待取接,因得漢使一詞,他日歌之)》 宋·曹勛

    細柳排空,高榆擁岸,乍覺楚天秋意。
    涼隨夜雨,望極長淮,孤館漫成留滯。
    天凈無云,浪痕清影,窗戶閑臨煙水。
    嘆驅馳塵事,殊喜蕭散,暫來閑適。

    詠物寫鳥

    24 《婆羅門引(春情)》 宋·嚴仁

    花明柳暗,一天春色繞朱樓。
    斷鴻聲喚人愁。
    欲問歸鴻何處,身世自悠悠。
    正東風留滯,楚尾吳頭。

    離別思念

    25 《歲暮旅懷》 未知·李英

    天涯留滯歲將除,短發蕭條嘆客居。
    楓葉共飛游子夢,梅花不見故人書。
    云浮關樹千山盡,夕照江烽萬里余。
    回首旗亭心更遠,每看征馬一踟躕。

    26 《積雨蒸潤,體中不佳,頗思故居之樂,戲書呈》 宋·范成大

    門外泥深蘸馬鞍,墨云未放四維寬。
    前山忽接後山暗,暑雨全如秋雨寒。
    夢里江湖三嘆息,醉中天地一憑闌。
    斗升留滯休惆悵,枳棘從來著鳳鸞。

    27 《夙興》 宋·陸游

    青燈黃卷擁篝爐,殘發垂蓬未暇梳。
    略似諸生勤夜課,絕勝小吏迫晨趨。
    雞聲喔喔寒猶力,月影離離淡欲無。
    幽致滿前君不領,枉因留滯嘆頭顱。

    28 《閑中書事》 宋·陸游

    病過新年逐日添,清愁殘醉兩厭厭。
    惜花萎去常遮日,待燕歸來始下簾。
    堂上清風生玉麈,澗中寒溜注銅蟾。
    一生留滯君休嘆,意望天公本自廉。

    29 《回郡將東還獻梁相公》 宋·宋祁

    留滯符魚素領垂,十年方喜覲彤闈。
    平臺雪罷鄒陽老,宣室釐殘賈誼歸。
    疲馬有情依櫪嘆,倦禽知困傍林飛。
    相君門下馀塵在,擁篲應容一叩扉。

    30 《感春二首》 宋·張耒

    為問閑茅客,窮愁何所歡。
    焚香延晝睡,酤酒過春寒。
    歲月顛毛換,古今行路難。
    浮生付造物,留滯復何嘆。

    31 《上元思京輦舊游三首》 宋·張耒

    九門燈火夜交光,羅綺風來撲面香。
    信馬恣穿深柳巷,隨身偷看隔簾妝。
    身居薄宦安知樂,心逐流年暗減狂。
    留滯山城莫嗟嘆,貂蟬從古屬金張。

    32 《和圣俞聞景純吹笛妓病愈》 宋·韓維

    刁侯好事聞當年,至今風韻獨依然。
    歸來不作留滯嘆,能出窈窕夸樽前。
    前時賓客會清夜,橫笛裂玉吹孤園。
    新聲妙逐柔指變,余響欻與高云連。

    33 《廌葺介堂元聿作詩某次韻》 宋·李廌

    吾生一漂梗,觸焉泊東周。
    十年嘆流滯,吞默垂遠猷。
    胸中猶汪陂,萬頃蟠一甌。
    輿羽欺鎰金,寸木傲岑樓。

    34 《嚴州道間得順風俗云七里瀧篙師云風便才七里》 宋·趙蕃

    桐江多奔湍,牽挽厭勞正。
    舊云七里瀧,實乃七十里。
    篙師為予言,風便輒易爾。
    回思前日驚,留滯固可喜。

    35 《王才諒自行朝歸以進士題名示予愴然有感》 宋·晁公溯

    先朝賜第白玉京,五世不出長安城。
    每聞三歲射策罷,諸生盛服趨天庭。
    禁門漏盡開九重,闕角仿佛晨光紅。
    衣冠是日集殿下,金支翠旗色相射。

    36 《送曾無瑕改常州》 宋·彭龜年

    夫君愛民如愛己,不愛公卿愛刺史。
    得州如斗喜不禁,拍手催兒治行李。
    朝家急賢不惜官,日日中書有除旨。
    周南留滯太史嘆,目斷子公書一紙。

    37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泬漻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楚辭悲秋長詩

    38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
    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39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40 《文賦》 魏晉·陸機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譴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
    每自屬文,尤見其情。
    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

    秋天寫景詠物菊花

    * 關于嘆留滯的詩詞 描寫嘆留滯的詩詞 帶有嘆留滯的詩詞 包含嘆留滯的古詩詞(7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