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號的詩詞(735首)

    61 《紹熙四年加上壽圣皇太后尊八首》 隋代·佚名

    于皇帝室,休運貽孫。
    重熙疊慶,祗進榮。
    爰授茲冊,必躬必親。
    天子圣孝,萬邦行刑。

    62 《紹熙四年加上壽圣皇太后尊八首》 隋代·佚名

    于皇帝室,休運貽孫。
    重熙疊慶,祗進榮。
    爰授茲冊,必躬必親。
    天子圣孝,萬邦行刑。

    63 《嘉泰二年恭上太皇太后尊八首》 隋代·佚名

    思齊太任,嬪于周京。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不可科測,矧可強名。
    鏤玉繩金,昭哉榮。

    64 《嘉泰二年恭上太皇太后尊八首》 隋代·佚名

    思齊太任,嬪于周京。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不可科測,矧可強名。
    鏤玉繩金,昭哉榮。

    65 《大中祥符五岳加帝祭告八首》 隋代·佚名

    節彼喬岳,神明之府。
    秩秩威備,肅肅靈宇。
    春崇,庶物咸睹。
    帝籍升名,式綏九土。

    66 《大中祥符五岳加帝祭告八首》 隋代·佚名

    仰止靈岳,鎮于朔于。
    增崇懿,度越興章。
    祗薦嘉樂,式陳令芳。
    永資純佑,國祚蕃昌。

    67 《大中祥符五岳加帝祭告八首》 隋代·佚名

    節彼喬岳,神明之府。
    秩秩威備,肅肅靈宇。
    春崇,庶物咸睹。
    帝籍升名,式綏九土。

    68 《大中祥符五岳加帝祭告八首》 隋代·佚名

    仰止靈岳,鎮于朔于。
    增崇懿,度越興章。
    祗薦嘉樂,式陳令芳。
    永資純佑,國祚蕃昌。

    69 《潼關口》 唐·李隆基

    河曲回千里,關門限二京。
    所嗟非恃德,設險到天平。

    70 《安德山池宴集(安德,楊師道封)》 唐·李百藥

    朝宰論思暇,高宴臨方塘。
    云飛鳳臺管,風動令君香。
    細草開金埒,流霞泛羽觴。
    虹橋分水態,鏡石引菱光。
    上才同振藻,小技謬連章。
    懷音自蘭室,徐步返山莊。

    友情勸慰

    71 《旅宿淮陽亭口(一作宋之問詩)》 唐·張九齡

    日暮荒亭上,悠悠旅思多。
    故鄉臨桂水,今夜渺星河。
    暗草霜華發,空亭雁影過。
    興來誰與晤,勞者自為歌。

    72 《奉和圣制度潼關口》 唐·張九齡

    嶙嶙故城壘,荒涼空戍樓。
    在德不在險,方知王道休。

    73 《旅宿淮陽亭口》 唐·宋之問

    日暮風亭上,悠悠旅思多。
    故鄉臨桂水,今夜渺星河。
    暗草霜華發,空亭雁影過。
    興來誰與語,勞者自為歌。

    74 《奉教追赴九成宮途中口》 唐·李嶠

    委質承仙翰,祗命遄遙策。
    事偶從梁游,人非背淮客。
    長驅歷川阜,迥眺窮原澤。
    郁郁桑柘繁,油油禾黍積。
    雨馀林氣靜,日下山光夕。
    未攀叢桂巖,猶倦飄蓬陌。
    行當奉麾蓋,慰此勞行役。

    75 《侍從途中口應制》 唐·閻朝隱

    疵賤出山東,忠貞任土風。
    因敷河朔藻,得奉洛陽宮。
    一顧侍御史,再顧給事中。
    常愿粉肌骨,特答造化功。

    76 《奉和圣制潼關口應制》 唐·張說

    天德平無外,關門東復西。
    不將千里隔,何用一丸泥。

    77 《十五日夜御前口踏歌詞二首》 唐·張說

    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里太平人。
    龍銜火樹千重焰,雞踏蓮花萬歲春。
    帝宮三五戲春臺,行雨流風莫妒來。
    西域燈輪千影合,東華金闕萬重開。

    78 《途中口(一作郭向詩)》 唐·盧僎

    抱玉三朝楚,懷書十上秦。
    年年洛陽陌,花鳥弄歸人。

    79 《途中口》 唐·孫逖

    鄴城東北望陵臺,珠翠繁華去不回。
    無復新妝艷紅粉,空馀故壟滿青苔。

    80 《崔九弟欲往南山馬上口與別》 唐·王維

    城隅一分手,幾日還相見。
    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 關于號的詩詞 描寫號的詩詞 帶有號的詩詞 包含號的古詩詞(73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