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史識的詩詞(391首)

    181 《霍光傳(節選)》 兩漢·班固

    霍光,字子孟,票騎將軍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侍者衛少兒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畢歸家,娶婦生光,因絕不相聞。
    久之,少兒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貴幸。

    傳記

    182 《越州趙公救災記》 宋·曾鞏

    熙寧八年夏,吳越大旱。
    九月,資政殿大學士知越州趙公,前民之未饑,為書問屬縣災所被者幾鄉,民能自食者有幾,當廩于官者幾人,溝防構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幾所,庫錢倉粟可發者幾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幾家,僧道士食之羨粟書于籍者其幾具存,使各書以對,而謹其備。
    州縣史錄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萬一千九百余人以告。
    故事,歲廩窮人,當給粟三千石而止。

    饑荒

    183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184 《祭妹文》 清·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嗚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離吾鄉七百里矣;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雖命之所存,天實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
    予幼從先生授經,汝差肩而坐,愛聽古人節義事;一旦長成,遽躬蹈之。
    嗚呼!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

    哀悼思念悔恨

    185 《運命論》 魏晉·李康

    夫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
    故運之將隆,必生圣明之君。
    圣明之君,必有忠賢之臣。
    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親也,不介而自親。

    憂思感慨命運

    186 《西京賦》 兩漢·張衡

    有馮虛公子者,心侈體忲,雅好博古,學乎舊史氏,是以多識前代之載。
    言于安處先生曰: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此牽乎天者也。
    處沃土則逸,處瘠土則勞,此系乎地者也。
    慘則鮮于歡,勞則褊于惠,能違之者寡矣。

    敘事抒情贊揚國家

    187 《登謝屐亭贈謝行之》 宋·葉紹翁

    君家靈運有山癖,平生費卻幾兩屐。
    從人喚渠作山賊,內史風流定誰識。
    西窗小憩足力疲,夢賦池塘春草詩。
    只今屐朽詩不朽,五字句法誰人追。

    188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189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190 《諫迎佛骨表》 唐·韓愈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漢時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
    昔者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歲;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歲;帝嚳在位七十年,年百五歲;帝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歲;帝舜及禹,年皆百歲。
    此時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壽考,然而中國未有佛也。
    其后殷湯亦年百歲,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書史不言其年壽所極,推其年數,蓋亦俱不減百歲。

    勸諫

    191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192 《七夕》 明·景翩翩

    樓前簫史憶吹簫,雁足西風倍寂寥。
    望斷支機應化石,愁填烏鵲未成橋。
    素毫月冷吟梧葉,紈扇秋回識柳條。
    姊妹東鄰如乞巧,莫教瓜果浪相招。

    193 《將進酒·君不見陳孟公》 明·高啟

    君不見陳孟公,一生愛酒稱豪雄。
    君不見揚子云,三世執戟徒工文。
    得失如今兩何有,勸君相逢且相壽。
    試看六印盡垂腰,何似一卮長在手。

    194 《答梅圣俞問隱》 宋·謝絳

    圣俞一幅書,間我小隱居。
    小隱詎有異,筑室數畝馀。
    巖壑不峻崒,田園非美腴。
    所欲近丘墓,歲時來掃除。

    195 《贈篆書吳全仲古風》 宋·歐陽光祖

    黃帝史倉初作書,依類象形書亦疏。
    獸蹄鳥跡頗奇怪,乾端坤倪微發舒。
    周籀大篆十五篇,體制漸與蒼史殊。
    秦兼七國有天下,混一土字同書車。

    196 《滿江紅 別毗陵二十載,一日北歸,艤舟訪舊》 元·周權

    ,戲調此詞以自述獨酌新豐,任疏放、從人不識。
    還只是、舊時把酒,秋風狂客。
    顛倒天吳歸短褐,風濤歲月頭將白。
    笑平生、盡有氣如虹,難教屈。

    197 《水調歌頭 顯性理 清庵瑩子語錄卷六案李道純》 元·李道純

    至道無言說,神功妙莫量。
    本來具足,添之無礙減無妨。
    不在多聞廣學,只要潛通默會,定里細參詳。
    個中端的意,元不離中黃。

    198 《烈女李三行》 元·胡天游

    大海何漫漫,千年不能移。
    太山自言高,精衛銜石飛。
    朝見精衛飛,暮見精衛飛。
    吐血填作塸,一旦成路蹊。

    199 《奉旨講賓之初筵》 明·汪廣洋

    維周臨九有,運祚何其昌。
    本支既蕃衍,道化亦流行。
    粵若衛武公,展也令譽彰。
    耄年儆畏深,罔敢貽怠荒。

    200 《贈種徵君收》 宋·孫僅

    雄文英概比君難,二十高名滿世間。
    飛詔幾回來北闕,草玄終不出南山。
    詩篇落處風雷動,筆力停時造化閑。
    仙術每將丹訣解,史才曾把逸書刪。

    * 關于史識的詩詞 描寫史識的詩詞 帶有史識的詩詞 包含史識的古詩詞(39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