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古詩義的詩詞(343首)

    121 《書節孝先生事實於先生詩編之后》 宋·張舜民

    古人往矣名空存,爾來冠帶誰其倫。
    語言淵騫行盜跖,俯仰不愧何繽繽。
    先生道義完且潔,去彼取此非今人。
    事親豈但彩衣戲,刻木省定長悲辛。

    122 《秘閣鄭公移節鄉部置酒餞別詩以侑之》 宋·張栻

    嗜僻寡同好,意合難語離。
    傾蓋今年年,盍簪愜心期。
    況復王事可,退食陪委蛇。
    窺君肺腑中,落落無藩籬。

    123 《黃義卿知郡母夫人挽章》 宋·鄭剛中

    往歲封川秋水肥,板輿行色照萊衣。
    江魚來處使君去,吊鶴飛時孤子歸,脂澤一奩留舊藹,銘詩千古載馀輝。
    阿參與我同題塔,慰問苫茨涕欲揮。

    124 《次韻王信州古風》 宋·鄧肅

    我昔少年日,氣與風雷壯。
    一言既不合,掉頭歸望望。
    誓將老煙霞,叩角耕閑曠。
    一日煩干旌,叩天舒孟浪。

    125 《古今豪逸自放之士鮮不嗜酒》 宋·胡寅

    美祿無過酒,星泉奠兩儀。
    端由皆作圣,意趣少人知。
    肇命惟元祀,迎春祝壽祺。
    功深資藥石,力厚起疲贏。

    126 《送余澤還義興》 宋·胡寅

    挾策漳濱兩韶稚,君后南隨州計吏。
    相逢冠歲璧池頭,頓覺詞華使人惴。
    謂宜云路恣騰踏,豈料霜蹄多蹶躓。
    君才視我十倍加,蓄積那堪五經筍。

    127 《次韻知常德袁尊固監丞送別四詩》 宋·魏了翁

    孔訓元無實對名,只言為己與求人。
    能知管仲不為諒,便識殷賢都是仁。
    義利兩涂消處長,古今一理屈中伸。
    自從圣學寥寥后,千百年誰信得真。

    128 《郭宣教挽詩》 宋·魏了翁

    趨義古君子,辭榮真丈夫。
    里門車下澤,子舍騎傳呼。
    霜柏寒逾勁,庭荊老不枯,典刑今已矣,宰木嘆群烏。

    129 《連日駐白帝城懷古感事閱陸放翁詩集追和其韻》 宋·程公許

    益以搤為國,前后辟兩門。
    劍棧徑偪側,峽江浪崩奔。
    盤礴六十州,奠位西南坤。
    天險豈輕設,參旗寧易捫。

    130 《次韻翁古晚府判見贈二首》 宋·陳著

    清風明月滿蓬瀛,誰識監州閒世生。
    道義濃香薰政譜,文章余力到詩城。
    傃儒不買三姝媚,好客能容一座驚。
    見說鋒車春在路,北門西掖是功名。

    131 《石倅宗卿挽詩》 宋·王炎

    能吏今非少,純儒古亦稀。
    斯人胡不壽,吾道豈其非。
    才自堪時用,心難與義違。
    九原無起日,誰復可同歸。

    132 《紹興圣孝感通詩》 宋·張嵲

    宋有天下,逮乎八世。
    猛敵橫生,侵欲不忌。
    堯湯水旱,文景菑異。
    數則使然,豈人攸墍。

    133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宋·劉黻

    圣人不可見,猶幸聞緒言。
    萬古宇宙立,一脈理義溫。
    專門鑿私智,百家起豗喧。
    太陽炳離照,坐收煙霧昏。
    魯語本非略,軻書豈為繁。
    資之歲月深,左右皆逢原。

    134 《紫溪鄔義翁挽詩》 宋·戴表元

    先君老父友,最是后凋人。
    開館日千屨,藏書山四鄰。
    門迎新印綬,壙掩古衣巾。
    會哭會英俊,哀風暗海塵。

    135 《題徐帥川詩卷一首》 宋·蘇籀

    學究村村自謂賢,西京涇渭派淪漣。
    古人圣處工研貫,新義阿時力洗湔。
    炳闊多聞包宇宙,閴寥余韻出蹄筌。
    飄然徑造騷人室,老憤應加視后鞭。

    136 《挽劉宣義》 宋·孫應時

    嘆息經綸策,山林棄此翁。
    獨馀平日事,全見古人風。
    蘭玉家庭美,詩書歲晚功。
    閭門他日過,人說漢于公。

    137 《挽徐季節先生》 宋·孫應時

    語言平談骨清癯,誰似黃山一老徐。
    眼底不知人富貴,腹中惟有古詩書。
    平生義薄云天上,日暮家無儋石儲。
    試問臺人君識否,此翁元不事名譽。

    138 《題浯溪》 宋·曾豐

    千古一碑得人愛,來書碑后幾前輩。
    相頡頏甚曾不饒,自混融之了無礙。
    太平天子狃開元,馴致馬嵬悔何逮。
    桑陰未徒宗廟安,儲皇功豈不云倍。

    139 《勸學》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雖有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高中文言文議論學習勉勵

    140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 關于古詩義的詩詞 描寫古詩義的詩詞 帶有古詩義的詩詞 包含古詩義的古詩詞(34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