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古尊的詩詞(1065首)

    841 《錢檢法及代期以詩告別因次其韻》 宋·仲并

    昔年兩岸柳,逢春正依依。
    扁舟轉河曲,風光隨處宜。
    彈指歲云何,秋風橘柚垂。
    折腰得斗粟,未救臣朔饑。

    842 《禮殿》 宋·李石

    雨老苔荒墨色昏,漢人兩序姓名存。
    六經絲竹升堂后,千古衣冠此地尊。
    但使高文無廢祀,只今揚馬未招魂。
    寥寥蜀學誰為倡,東去江流注海門。

    843 《懷李相之》 宋·王之望

    李子通家舊,人門孰與侔。
    胸中足今古,皮裹貯陽秋。
    尊酒懷清致,關山隔俊游。
    江城攜手地,春色黯離憂。

    844 《挽季通判》 宋·王之望

    六藝潛心老益尊,此邦耆舊眾推賢。
    高文早出諸儒右,清節宜書獨行篇。
    白首可憐才半剌,朱衣猶得貴重泉。
    佳城一閟成千古,寂寞哀笳慘暮煙。

    845 《送向兄荊父帥維揚二首》 宋·曾協

    寵數頻煩色愈溫,耐官丞相克家孫。
    川原迤邐提封闊,旌纛森嚴上將尊。
    心識古人風節似,望知前輩典刑存。
    春風草綠長淮凈,眼看頻流雨露恩。

    846 《次韻翁士秀雪再作》 宋·曾協

    尚記東郊千頃白,夜不聞聲曉盈尺。
    飄灑速若赴敵兵,密陣橫空誰督責。
    且從膏澤落田疇,不厭寒威凌枕席。
    曷來重見凍云凝,似欲飛花襲遺跡。

    847 《書事》 宋·李流謙

    塞色旌旗薄,邊聲鼓角喧。
    三軍正悲憤,中國固雄尊。
    障戍爭襟險,朝廷護本根。
    古來挾策者,談笑整乾坤。

    848 《代上閬中章使君》 宋·李流謙

    九區混軌文,正寧垂衣裳。
    公家轉洪鈞,一氣斡混茫。
    蠻夷奉琛貢,月窟東扶桑。
    至今有遺黎,盛德登樂章。

    849 《游無為寺》 宋·李流謙

    導師生何年,人猶記此日。
    香火緇俗會,風雨神鬼集。
    我來恰秋深,迥迥原野闊。
    群山勢愈壯,老木氣不折。

    850 《陳彥博擢第后歸拜先墓作此送之》 宋·李流謙

    霜風著林不停吹,天涯有客衣征衣。
    問客今歸有何得,一株老桂和根移。
    讀書作文四十載,浪走不啻萍在池。
    束書隨身乃封戶,睥睨一甑蒙蛛絲。

    851 《挽王夫》 宋·李流謙

    維古女士都可見,過眼絕無一佳傳。
    客來授我一編書,疾讀不知雙滋泫。
    夫人有子鳴斯文,吾從昆倉識河漢。
    胸中能貯百卷書,此豈只用裙襦看。

    852 《上牛頭山》 宋·李流謙

    馬首多經歷,牛頭到未嘗。
    平川成岌頁,諸剎寄微茫。
    像設尊千古,香燈走四方。
    來陪僧粥飯,此愿幾時償。

    853 《石鈞父之官火井乞詩贈行》 宋·李流謙

    君家嶙峋兩冰柱,黃塵漲天不敢污。
    阿云醉臥呼不譍,斷碑零落荒阡雨。
    君今去作火井縣,山中嬰兒待慈母。
    前日一旱不堪說,危喘僅存無半縷。

    854 《聞常伯韓公下世感賦》 宋·姜特立

    逸軌高標下可扳,風流人物晉唐還。
    胸襟磊落塵埃外,尊酒灑淳筆硯間。
    英氣一朝歸碧落,高文千古映青山。
    繐帷莫奠知音淚,極目樓邊有愧顏。

    855 《和丁大卿韻》 宋·姜特立

    久回俗駕向山中,無復詩騷見古風。
    方喜故人千里至,更容清夜一尊同。
    賓筵談笑知無敵,筆力追陪愧未工。
    自古詩人難并世,歸期那敢話匆匆。

    856 《和陸郎中放翁韻》 宋·姜特立

    遙知三徑長荒苔,解組東歸亦快哉。
    津岸紛紛群吏去,船頭袞袞好山來。
    平時佳客應相過,勝日清尊想屢開。
    若許詩篇數還往,直須共挽古風回。

    857 《云山》 宋·姜特立

    茫茫幾云山,中有萬古人。
    人間有生死,出沒如浮云。
    山云有銷歇,世人無斷絕。
    所以西方尊,不言生與滅。

    858 《送子都兄赴建康糧料三首》 宋·李洪

    霸業衣冠事莫論,秦淮潮汐自潺湲。
    新詩必有江山助,故國應無喬木存。
    宅施雞園鐘阜遠,塔藏鳥爪道林尊。
    登臨懷古情何限,想對三茅憶弟昆。

    859 《次韻雷知院觀音詩因敘家中銅像之詳》 宋·樓鑰

    鼻祖家住江東邊,推擇為吏心靜淵。
    朝朝趨邑過圮上,時見暗磧光煜然。
    平時奉佛心至謹,建立塔廟崇諸天。
    試令便介識所在,退公始得來其前。

    860 《送袁恭安赴江州節推》 宋·樓鑰

    袁氏四世凡五公,唐朝三相傳家風。
    君家幾代擅儒業,高曾藝苑俱稱雄。
    大父謙尊古君子,諸父名高表吾里。
    一門子弟更競爽,挹取乙科自君始。

    * 關于古尊的詩詞 描寫古尊的詩詞 帶有古尊的詩詞 包含古尊的古詩詞(106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