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口眾的詩詞(486首)

    341 《寄張子公》 宋·朱翌

    政和圣人拜賢,陛臚春曉傳天衢。
    集英殿下八百眾,一時如公此策無。
    萬口一詞期第一,擢之第三眾不懌。
    諸公貴人原相識,戒閽走馬要君入。

    342 《徑山白虎寺詩》 宋·朱翌

    繞郭尋好山,直北得睹徑。
    一重復一掩,間度略知名度峻。
    溪聲出左方,環玦步相應。
    萬木儼扶持,四山擁清潤。

    343 《送山芥與徐稚山》 宋·朱翌

    北風撼坤軸,飛雪封高崖。
    萬草坐凍死,不復存根荄。
    蔚然蒼山底,有此紫玉釵。
    本無塵土侵,寧畏霜霰埋。

    344 《上云樂》 明·劉基

    混沌結,玄黃開,人生其中,稱為三才。
    一人身有一天地,形質雖異眾理該。
    欲淫物誘滋巧偽,遂使真淳耗?攵玄風頹。
    乃有朝生而暮死者,本根淺短無栽培。

    345 《大熱遣懷》 明·劉基

    盛夏火用事,長日不可堪。
    熱汗發我膚,如泉溢穹嵁。
    清晨登樓望,四野皆紅嵐。
    坡坨會稽山,縹緲浮郁藍。

    346 《雜詩(三十三首)》 明·劉基

    鷹本是鷙鳥,爪利翮勁疾。
    胡為化為鳩,鈍拙無與匹。
    棲遲荊棘間,粒啄營口實。
    暮啼墻角雨,朝啼屋頭日。
    昔為眾鳥畏,今為眾鳥咥。
    運命苦不常,孰為金石質。
    ¤

    347 《感懷(十四首)》 明·楊基

    三人乃成虎,眾口能爍金。
    流言雖不多,足移君子心。
    人心本無疑,理與勢所侵。
    奈何形似間,構結已骎骎。

    348 《句容送蔡惟中》 明·楊基

    昨日立秋今日涼,蔡子束書歸故鄉。
    我來未久子遽別,子豈與我如參商。
    自慚貧無橐金贈,解劍換酒澆愁腸。
    醉酣月出重露滴,梧飄金井芙蕖香。

    349 《樟樹鎮舟中作》 明·楊基

    儂是吳淞釣魚叟,全家生長吳江口。
    遲鈍長飛眾鳥先,迂疏每落諸人后。
    城中父老少相知,鄉里兒童亦見欺。
    幾上細抄《高士傳》,壁間大篆《考槃》詩。

    350 《子張子夏廟同鄰幾圣俞過作》 宋·韓維

    峨峨道旁廟,庭戶煥丹黝,恭聞師商賢,下拜奠卮酒。
    大梁故王都,豪杰所奔走。
    當時多尊榮,死不道人口。

    351 《答曼叔客居見詒兼簡里中諸君》 宋·韓維

    少乏經世才,引分甘自置。
    不意田野姿,尚為軒冕寄。
    三年太學館,飽食無所議。
    京都多賢豪,出入許陪廁。

    352 《和子華兄宴王道損公宇》 宋·韓維

    濟濟高燕會,眾賓且喜樂。
    方冬氣常溫,是日寒始若。
    愁云際平林,垂見雪花落。
    四座喜相顧,有引必虛爵。

    353 《夏日覽物思古人三首·陶潛》 宋·韓維

    眾鳥依嘉樹,想像先生居。
    日哦高簡篇,濁酒自為娛。
    世事不掛口,方且愛吾廬。

    354 《又靈溝道中》 宋·韓維

    春風來無跡,泱莽天地和。
    群生樂時陽,眾鳥舞且歌。
    嗟爾道旁叟,寒餒獨見羅。
    短席不自蔽,皮骨撐枯柯。

    355 《與張仲巽游善護院》 宋·韓維

    高城面修涂,呀豁若箕口。
    鉛石釋子廬,蒼柏蔭庭牖。
    翹翹幕中彥,疏懷脫喧垢。
    結轡游禪扃,彈弦欒嘉友。

    356 《答李先生》 宋·韓維

    眾人張眼,我視明明。
    眾人開口,我笑泠泠。
    百姓不我知,我與同醉醒。
    惟有北庵李家老,足智解語通人情。

    357 《次韻梅守著作喜守粹冬杪祈雪春初獲應之什》 宋·強至

    郡境時雖泰,江鄉臘已深。
    群情憂雪晚,精意喜天忱。
    夙駕才分禱,春空倏變陰。
    銀成佛氏界,瓊掩帝家林。

    358 《誡言》 宋·強至

    君子言欲艱,出口終身懼。
    眾人易由言,朝出暮已渝。
    言之于一身,譬若戶藉樞。
    爾樞茍不慎,彼戶將誰扶。

    359 《前日以詩贈賈麟進士繼蒙和答而楊蟠從事亦隨》 宋·強至

    賈生俊辯凌諸老,二十漢廷冠插腦。
    魁奇遠裔空傳家,慘淡壯年翻卻掃。
    巧心用過金幾緡,憤淚頃乾玉三抱。
    五湖夢數歸何時,四海形單生不造。

    360 《送陳郎中泗州得替》 宋·強至

    歷選臨淮守,多聞政術偏。
    若柔非似水,即是急如弦。
    下吏或弄法,屬僚時竊權。
    邀權沸鐘鼓,市譽飾庖籩。

    * 關于口眾的詩詞 描寫口眾的詩詞 帶有口眾的詩詞 包含口眾的古詩詞(48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