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變兵的詩詞(276首)
221
《上知府張少卿》 宋·強至
邦君今刺史,光祿古名卿。
況是三臺后,仍兼二事榮。
才猷希世出,議論一時傾。
文燄長千丈,詩鋒銳五兵。
222
《斷碑》 宋·強至
何代經兵火,終年委雪霜。
文章誰黑白,首尾自參商。
琬琰那淪翠,塵沙漸變黃。
人生異堅石,撫汝重蒼茫。
223
《登嵩頂》 宋·李廌
丈夫有奇氣,坐井直郁郁。
朅來古嵩州,攜手登太室。
中峰到絕頂,北嶺太峭壁。
山河在股掌,帶礪何足述。
224
《久雨》 宋·鄭剛中
山嵐變濃云,地氣泄冬熱。
急雨春風顛,十日聲不絕。
舍中流水入,墻外古溝咽。
塊然檐下雀,狀若木雞拙。
225
《賀梁溪李先生陪右府》 宋·鄧肅
虜兵震地喧鼙鼓,黑幟插城遍樓櫓。
蔽空戈甲來如云,群盜相隨劇豺虎。
胡塵漠漠四壁昏,諸將變名竄軍伍。
十萬兵噪龍德宮,上皇避狄幾無所。
226
《姑蘇臺上月》 宋·曹勛
姑蘇臺上月,倒景浮生河。
石梁臥長洲,垂虹躍金波。
叢薄散蘭麝,水底流笙歌。
歌聲示斷樽前舞,越兵夜入三江浦。
227
《春風引》 宋·曹勛
憶昔上國宣和初,時平比屋歡唐虞。
天王愷樂縱游豫,翔風和氣凌天衢。
蒼龍頒春動時輅,晴光彩錯明金鋪。
扶晨官師會朝請,雜沓劍佩諸侯趨。
228
《過楚用作》 宋·曹勛
昔見山陽盛,氣象吞淮壖。
士子世忠孝,民物安園田。
再到已屯兵,鼙鼓喧中天。
戶口莽凋弊,廬里儲橐鞬。
231
《哭元帥宗公澤》 宋·吳芾
嗚呼哀哉元帥公,百世一人不易逢。
堂堂天下想風采,心如鐵石氣如虹。
正色立朝不顧死,半生常在謫籍中。
真金百鏈愈不變,流水萬折歸必東。
232
《浯溪中興頌碑》 宋·王之望
蜀日既衰洛日亡,前星靈武騰光芒。
元功百戰兩京復,萬里阿瞞歸故鄉。
干戈紛紛遍四海,浯碑已立湘江旁。
太師艱難喜粗定,作此大字龍鸞翔。
233
《次韻翁士秀雪再作》 宋·曾協
尚記東郊千頃白,夜不聞聲曉盈尺。
飄灑速若赴敵兵,密陣橫空誰督責。
且從膏澤落田疇,不厭寒威凌枕席。
曷來重見凍云凝,似欲飛花襲遺跡。
234
《觀小兒甕戲》 宋·李流謙
五歲小兒初學涉,絕藝亦知天所賦。
想見九牛可倒曳,已堪赤手擒猛虎。
向來甕戲真偉觀,儻非目擊嗤浪語。
器小猶須百斤重,兵以壯夫端恐仆。
235
《送何子應少卿赴召》 宋·李流謙
持竿野叟踏帝腹,太史占星驚變色。
白衣山人侍黃衣,軍中指點相嘆息。
云龍契遇固疇曩,千載一合非人力。
羊裘盧沙竟何補,坐視生民自肥瘠。
236
《送王粹中教授入蜀》 宋·樓鑰
萬山四塞圍平陸,大為關中次為蜀。
我生東南未曾到,蜀士游從聞頗熟。
自從襄陽上峻途,高欲登天下臨谷。
女媧大山塞空虛,麻線名堆千萬曲。
237
《食墨魚有感》 宋·虞儔
誑人吐盡胸中墨,不料反為人所得。
禍變之來非所慮,僅與詩人供一籌。
韓非竟以說難死,楊惲詩成汙刀機。
子云嗜學甘寂寞,晚年奇字終投閣。
238
《山河嘆送劉左史歸簡州》 宋·魏了翁
山河兩戒南北分,天地一氣華戎鈞。
譬諸指搐非害事,往往西體為不信。
惟今愧虜相噬吞,人言雪恥茲其辰。
盍驅卞莊刺刺虎,又嗾廬{捉去扌加犭}擒狡{皴去皮加兔}。
239
《高龍學挽詩》 宋·魏了翁
蜀自開禧后,西垂畏廩秋。
更經兩單閼,盡棄五邊州。
新沔依同谷,中梁恃武休。
匆匆移米領,往往阻金牛。
240
《東川節度歌》 宋·程公許
東川節度兵馬雄,我嘗聞這浣溪翁。
五百年間人事紛變滅,惟有青山袞袞今古同。
春官侍郎李太史,沃絲昔日來觀風。
八年挽爺一炊條例,蔚藍臺上煙雨悉溟濛。
* 關于變兵的詩詞 描寫變兵的詩詞 帶有變兵的詩詞 包含變兵的古詩詞(27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