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參夷的詩詞(214首)
181
《示臨川曾革》 宋·胡寅
闕時三千盛,參乎一唯優。
古來宗德業,誰復繼風猷。
晚派南豐衍,賢名內相尤。
高文推大手,奧學擅前修。
182
《失題》 宋·李流謙
學者一大事,最重出與處。
用行舍之藏,孔顏獨相許。
參賜地位高,窺牖不得睹。
而況未見圣,一曲株守兔。
183
《吳煥章送行》 宋·姜特立
素行躬韋布,長材轢縉紳。
老成吾甚畏,競爽爾誰鄰。
半刺人稱屈,全牛技未伸。
難兄曾托契,薄宦偶同寅。
184
《送王粹中教授入蜀》 宋·樓鑰
萬山四塞圍平陸,大為關中次為蜀。
我生東南未曾到,蜀士游從聞頗熟。
自從襄陽上峻途,高欲登天下臨谷。
女媧大山塞空虛,麻線名堆千萬曲。
185
《走筆送僧義沖》 宋·樓鑰
一氣行太虛,流形紛不齊。
要之本無物,洞然無足疑。
梵志有至言,還我未生時。
燒了似不曾,亦有毛僧詞。
188
《和石鼓宴士二首》 宋·廖行之
江頭秀木碧參空,喜見新晴到眼中。
秩秩北林筵有序,潭潭東閣禮尤崇。
廣平元老今賢杰,江左夷吾正祖風。
況復贛君崇教養,清陰到處綠成叢。
189
《重賦畏知寓齋》 宋·趙蕃
君昔少年日,起家官帝城。
諸公盛稱許,往往動得名。
夷途一步趨,可到公與卿。
永懷松柏堅,高謝桃李榮。
190
《東川節度歌》 宋·程公許
東川節度兵馬雄,我嘗聞這浣溪翁。
五百年間人事紛變滅,惟有青山袞袞今古同。
春官侍郎李太史,沃絲昔日來觀風。
八年挽爺一炊條例,蔚藍臺上煙雨悉溟濛。
191
《后元佑行上辨章喬益公》 宋·岳珂
正月二日天氣清,六符兩兩三階平。
合門催班報麻案,珂馬玎玲萬人看。
押麻參政拆璽封,宣詞舍人來殿東。
鞠躬一聲百寮聽,軍國平章喬益公。
192
《送云山文先生吏部赴召》 宋·陽枋
云山至寶非和璧,光耀煜天難毖密。
一朝天子閘坤珍,此寶肯炎蜀人出。
寶生蜀東六十年,蜀勢關吳妙陳述。
蜀為頭目吳腹心,頭目清明腹心佚。
193
《修胥山路》 宋·方岳
兩山壁立束微行,石齒參差半已傾。
莫等危時扶使穩,但逢險處放教平。
一毫以上諸人力,半月之間樂事成。
安得坦夷三萬里,家家門外是鵬程。
194
《再遇雪》 宋·衛宗武
窮冬滯空山,風雨何凄迷。
馮夷工翦水,有枝不肯施。
俄於夜未分,六出紛葳蕤。
但見草壤間,疊疊生玉枝。
196
《宿靈石方丈》 宋·陳著
偶因塵隙游靈石,不覺夷猶到夜深。
坐對半窗山月影,參成一片白云心。
螀著露更相調,老葉無風也自吟。
分得僧床伴僧夢,夢闌詩料滿山林。
197
《次韻梅山弟》 宋·陳著
掛畫燒香書滿前,豐標清出剡溪源。
平坡肘腋眠牛壟,小屋規模放鶴園。
外事任如黃葉寂,閒心暗與白云論。
應須參到希夷處,自是三峰直下孫。
198
《用元韻答徐尉》 宋·王炎
于越亭亭羊角峰,下有團團桂樹叢。
何人為賦反招隱,虞羅亦罥碣石鴻。
學詩妙處如學仙,功成換骨參喬松。
肯來洗我箏笛耳,{壓土換木}絲古曲彈南風。
199
《寄徐徑畈吏部》 宋·劉黻
舍則安貧用則行,休嗟時事幾番更。
鸞皇只向明時出,鬼魅偏為暗處生。
改秩屢勤天子詔,養親甘共野人耕。
要知出處惟參易,莫學鴟夷變姓名。
200
《次韻梅花四首》 宋·陳棣
得得尋梅已覺遲,憑欄空賦惜花詩。
流傳遠信人千里,漏泄春工雪一枝。
照水豐容妃子浴,傍山瘦影伯夷饑。
最憐清絕牽情處,月落參橫畫角悲。
* 關于參夷的詩詞 描寫參夷的詩詞 帶有參夷的詩詞 包含參夷的古詩詞(21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