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厚顏的詩詞(272首)

    141 《五子歌》 先秦·佚名

    皇祖有訓。
    民可近。
    不可下。
    民惟邦本。

    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142 《西征賦》 魏晉·潘安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詠史寫景

    143 《蝶戀花》 宋·趙令

    孀婦將歸長安,路出于蒲,亦止茲寺。
    崔氏婦鄭女也。
    張出于鄭,緒其親,乃異派之從母。
    是歲,丁文雅不善于軍,軍人因喪而擾,大掠蒲人。

    144 《宴清都(太母誕辰)》 宋·曹勛

    畫幕明新曉。
    晴日薄,小春微動花柳。
    宸闈薦祉,東朝誕育,載光坤厚。
    朱顏內鼎丹就。

    145 《驀山溪(與何遂夫為壽)》 宋·盧炳

    韶華七換,阻慶生申旦。
    今日向高堂,載卮酒、為君滿勸。
    繡簾低掛,瑞靄□香濃,倩雙娥,敲象板,緩緩歌珠貫。
    芝蘭挺秀,俱是皇家彥。

    146 《驀山溪(與何遂夫為壽)》 宋·盧炳

    韶華七換,阻慶生申旦。
    今日向高堂,載卮酒、為君滿勸。
    繡簾低掛,瑞靄□香濃,倩雙娥,敲象板,緩緩歌珠貫。
    芝蘭挺秀,俱是皇家彥。

    詠物寫茶寫人

    147 《賀新郎(丁巳初度自賦)》 宋·李曾伯

    老作星沙守。
    問今年、平頭六十,翁還知否。
    暑葛霜砧都歷遍,還著回旋舞袖。
    奚所用、皤然一叟。

    148 《水調歌頭》 宋·劉辰翁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漢斗牛間。
    正是使君初度,如見中州河岳,綠鬢又朱顏。
    莖露一杯酒,清徹瑞人寰。

    149 《水調歌頭(陳平章即席賦)》 宋·劉辰翁

    夜看二星度,高會列群英。
    蒼顏白發烏帽,風人古槐清。
    客有羽衣來者,仍是尋常百姓,坐覺孟公驚。
    且勿多酌我,未厭我狂醒。

    宋詞精選秋天閨怨

    150 《念奴嬌》 宋·沈唐

    杏花過雨,漸殘紅零落,胭脂顏色。
    流水飄香人漸遠,難托春心脈脈。
    恨別王孫,墻陰目斷,手把青梅摘。
    金鞍何處,綠楊依舊南陌。

    151 《水調歌頭(懷山中)》 宋·徐沖淵

    窮達付天命,生死見交情。
    人今老矣,□□狗茍與蠅營。
    贏得一頭霜雪。
    閑卻五湖風月。

    152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153 《送王含秀才序》 宋·韓愈

    吾少時讀《醉鄉記》,私怪隱居者無所累于世,而猶有是言,豈誠旨于味耶?及讀阮籍、陶潛詩,乃知彼雖偃蹇,不欲與世接,然猶未能平其心,或為事物是非相感發,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若顏子操瓢與簞,曾參歌聲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師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吾又以為悲醉鄉之徒不遇也。
    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貞觀、開元之丕績,在廷之臣爭言事。
    當此時,醉鄉之后世又以直廢吾既悲醉鄉之文辭,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識其子孫。

    送別序文

    154 《伯夷列傳》 兩漢·司馬遷

    夫學者載籍極博。
    尤考信于六藝。
    《詩》、《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堯將遜位,讓于虞舜,舜、禹之間,岳牧咸薦,乃試之于位,典職數十年,功用既興,然后授政。

    古文觀止寫人傳記

    155 《屈原列傳》 兩漢·司馬遷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為楚懷王左徒。
    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古文觀止寫人傳記

    156 《報任少卿書/報任安書》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古文觀止敘事議論抒懷

    157 《張益州畫像記》 宋·蘇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傳言有寇至,邊軍夜呼,野無居人,謠言流聞,京師震驚。
    方命擇帥,天子曰:“毋養亂,毋助變。
    眾言朋興,朕志自定。
    外亂不作,變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競,惟朕一二大吏。

    古文觀止敘事寫人抒情

    158 《上梅直講書》 宋·蘇軾

    軾每讀《詩》至《鴟梟》,讀《書》至《君奭》,常竊悲周公之不遇。
    及觀《史》,見孔子厄于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
    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雖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

    古文觀止感恩書信

    159 《三槐堂銘》 宋·蘇軾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
    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
    二者將安取衷哉?吾聞之申包胥曰:“人定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
    ”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為茫茫。

    古文觀止贊頌寫人

    160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泬漻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楚辭悲秋長詩

    * 關于厚顏的詩詞 描寫厚顏的詩詞 帶有厚顏的詩詞 包含厚顏的古詩詞(27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