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厭事的詩詞(1055首)

    501 《和王鞏六首并次韻》 宋·蘇軾

    君談陽朔山,不作一錢直。
    巖藏兩頭虺,瘴落千仞翼。
    雅宜驩兜放,頗訝虞舜陟。
    暫來已可畏,覽鏡憂面黑。

    502 《寄子由》 宋·蘇軾

    厭暑多應一向慵,銀鉤秀句益疏通。
    也知堆案文書滿,未暇開軒硯墨中。
    湖面新荷空照水,城頭高柳漫搖風。
    吏曹不是尊賢事,誰把前言語化工。

    503 《泛舟城南,會者五人,分韻賦詩,得「人皆苦》 宋·蘇軾

    橋上游人夜未厭,共依水檻立風檐。
    樓中煮酒初嘗芡,月下新妝半出簾。
    南郭清游繼顏謝,北窗歸臥等羲炎。
    人間寒熱無窮事,自笑疏頑不受痁。

    504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 宋·蘇軾

    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
    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斗少年雞。
    休官彭澤貧無酒,隱幾維摩病有妻。
    堪笑睢陽老從事,為余投檄向江西。

    505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野人廬》 宋·蘇軾

    少年辛苦事犁鋤,剛厭青山繞故居。
    老覺華堂無意味,卻須時到野人廬。

    506 《荊州十首》 宋·蘇軾

    游人出三峽,楚地盡平川。
    北客隨南賈,吳檣間蜀船。
    江侵平野斷,風卷白沙旋。
    欲問興亡意,重城自古堅。

    507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 宋·蘇軾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
    我昔家居斷還往,著書不復窺園葵。
    朅來東游慕人爵,棄去舊學従兒嬉。

    508 《伯父送先人下第歸蜀詩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 宋·蘇軾

    索漠齊安郡,従來著放臣。
    如何風雪里,更送獨歸人。
    瘦骨寒將斷,衰髯摘更稀。
    未甘為死別,猶恐得生歸。

    509 《仆所藏仇池石希代之寶也王晉卿以小詩借觀,》 宋·蘇軾

    海石來珠宮,秀色如蛾綠。
    坡陀尺寸間,宛轉陵巒足。
    連娟二華頂,空洞三茅腹。
    初疑仇池化,又恐瀛洲蹙。

    510 《次韻和王鞏六首》 宋·蘇軾

    鄰里有異趣,何妨傾蓋新。
    殊方君莫厭,數面自成親。
    默坐無余事,回光照此身。
    他年赤墀下,玉立看垂紳。

    511 《林子中以詩寄文與可及余與可既歿追和其韻》 宋·蘇軾

    斯人所甚厭,投畀每不受。
    欲其少須臾,奪去惟恐后。
    云誰尸此職,無乃亦假守。
    賦才有巨細,無異斛與斗。

    512 《走筆謝呂行甫惠子魚》 宋·蘇軾

    臥沙細肋吾方厭,通印長魚誰肯分。
    好事東平貴公子,貴人不與與蘇君。

    513 《贈莘老七絕》 宋·蘇軾

    嗟余與子久離群,耳冷心灰百不聞。
    若對青山談世事,當須舉白便浮君。
    天目山前淥浸裾,碧瀾堂下看銜艫。
    作堤捍水非吾事,閑送苕溪入太湖。

    514 《泛舟城南會者五人分韻賦詩得人皆若炎字四首》 宋·蘇軾

    城中樓閣似魚鱗,不見清風起白蘋。
    試選苕溪最深處,仍呼我輩不羈人。
    窺船野鶴何曾下,見燭飛蟲空自馴。
    繞郭荷花一千頃,誰知六月下塘春。

    515 《次韻柳子玉過陳絕糧二首》 宋·蘇軾

    如我自觀猶可厭,非君誰復肯相尋。
    圖書跌宕悲年老,燈火青熒語夜深。
    早歲便懷齊物志,微官敢有濟時心。
    南行千里何事成,一聽秋濤萬鼓音。

    516 《和陶贈羊長史》 宋·蘇軾

    我非皇甫謐,門人如摯虞。
    不持兩鴟酒,肯借一車書。
    欲令海外士,觀經似鴻都。
    結發事文史,俯仰六十喻。

    517 《送司勛子才丈赴梓州》 宋·蘇軾

    別日已苦迫,見日未可期。
    曷不惜此日,相從把酒卮。
    人生初甚樂,譬若枰上棋。
    縱橫聽汝手,聚散豈吾知。

    518 《和柳子玉過陳絕糧二首》 宋·蘇軾

    風雨蕭蕭夜晦迷,不須鳴叫強知時。
    多才久被天公怪,闕食惟應爨婦知。
    杜叟挽衣那及脛,顏翁食粥敢言炊。
    詩人情味真嘗遍,試問于君底事虧。

    519 《答任師中家漢公(一題:奉和師中丈漢公兄見》 宋·蘇軾

    先君昔未仕,杜門皇祐初。
    道德無貧賤,風采照鄉閭。
    何嘗疏小人,小人自闊疏。
    出門無所詣,老史在郊墟。

    520 《岐亭五首(并敘)》 宋·蘇軾

    元豐三年正月,余始謫黃州。
    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馬青蓋來迎者,則余故人陳慥季常也,為留五日,賦詩一篇而去。
    明年正月,復往見之,季常使人勞余于中途。
    余久不殺,恐季常之為余殺也,則以前韻作詩,為殺戒以遺季常。

    * 關于厭事的詩詞 描寫厭事的詩詞 帶有厭事的詩詞 包含厭事的古詩詞(105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