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壓路的詩詞(286首)
241
《游廬山道中作》 宋·曹勛
早踏丹楓路,西風禾豆乾。
鳴榔秋水闊,擊漂曉溪寒。
短褐宜扶杖,長涂瀨據鞍。
卻思冬后景,黃菊壓欄干。
243
《次韻何子聞安靜觀》 宋·李流謙
日壓茅檐醉擁蓑,靜聽寒溜奏云和。
深藏本自身全路,瞪眎元知語不多。
紫府地嚴須一到,蒼崖文古要重磨。
新宮固是叢霄樣,應有胎禽憶舊柯。
244
《送黃仲武尉青城》 宋·李流謙
書生一第如登天,如君何啻坂走圓。
要知筆頭有河漢,向來元未窺微瀾。
得官莫厭百僚底,水激三千眾此始。
白藤肩輿照路光,小慰當年擇鄰意。
岷山勢壓西南坤,霞裾風袂潛仙靈。
公余有暇縱幽討,為我一吊張白云。
245
《無盡藏境界》 宋·趙蕃
窈窕磯頭路,參差木末檐。
朝嵐變明晦,晚照出濃纖。
舊日詩故好,新來才更添。
嗟余已衰薄,彈壓不渠厭。
248
《迎寺丞舅歸舟》 宋·曹彥約
桂林使者赤松人,爭得匡廬自在身。
蟬蛻一官驚俗子,鸛鳴雙櫓壓江神。
人生到此方為樂,世路新來可具陳。
開盡朱門無鎖鑰,滿城桃李萬家春。
249
《送吳門葉元老歸浮光》 宋·魏了翁
龍標之南路窮絕,峨峨群峰倚天脅。
頑云壓溪鳶跕翅,很石橫空馬溝血。
葉君尺箠度崔嵬,朱霞白鶴云端來。
蠻邦自昔少此客,問此胡為乎來哉。
251
《題材羅江云蓋寺二首》 宋·程公許
處處名山屐齒留,盡忙也合此間游。
重樓高壓青螺頂,二水橫分白鷺洲。
歲月盡饒僧結足,風煙耐與客消愁。
紅塵岐路重回首,車轂憧憧古益州長。
253
《再用前韻二首》 宋·吳潛
中草藥夜懷歸夢趁虛,柰無黃耳寄家書。
高人不問閉門后,征士應思遣戍初。
壓棟排檐能拉朽,穿簾入隙解乘疎。
遙知山谷皆封路,食絕腸饑有怒狙。
254
《題推篷梅軸》 宋·李曾伯
片玉漏春色,恍逢江路傍。
中山費巧思,壽陽矜輕妝。
精神盈一握,標格壓眾芳。
彷佛水邊影,有無風前香。
255
《景泰寺》 宋·李昴英
樹合疑山盡,攀緣有路通。
遠鴉追夕照,低雁壓西風。
瀑勢雷虛壑,松聲浪半空。
憑欄僧指似,漲霧是城中。
256
《和陸象翁以梅配竹》 宋·衛宗武
駢頭始生為籜龍,森然而立列群玉。
琮琤有韻天籟鳴,蓊郁成陰云氣簇。
楚楚少年來自河,猗猗君子瞻彼澳。
其帝曾致雛鵷來,其枝可留棲鳳宿。
259
《送邑簿阮杏山解任》 宋·陳著
杏山高高壓群山,山靈發秀生鳳鸞。
便應騫騰梧桐表,胡為回翔枳棘閒。
誰知異物非凡翼,志在遠大須培植。
固非燕雀所能知,正恐鴻鵠亦未識。
260
《銀樹道上》 宋·董嗣杲
銀林驛路雪離披,行跡茫茫自苦悲。
不忍早梅經細雨,卻欣折竹壓枯籬。
身嫌出陸肩輿破,足涉沿溪口岸遲。
荒店無人塵滿釜,豈堪獨力任晨炊。
* 關于壓路的詩詞 描寫壓路的詩詞 帶有壓路的詩詞 包含壓路的古詩詞(28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