顋肥節腦瘦,蘄水長笛材。洛陽袁氏塢,此竹舊移來。雪霰飽已久,竅星誰為開。與君作龍吟,吹發江南海。
上陽宮樹影,不隨寒波流。天津橋下石,激響無時休。至清自照物,遇險豈能柔。東過白馬去,凡經幾千秋。
寒溪隨山回,修竹隱深寺。頗逢老僧談,能億先到事。白栝圣君憐,緋花土人蒔。不到三十秋,依稀猶可記。
山斷瀉伊流,灘聲朝暮急。東渡馬將登,西堤人已立。日看東西舟,爭途如不及。誰見捕魚郎,寒蓑雨中濕。
在昔志四海,所遇非一途。朝以言悟主,夕即被金朱。于茲亦未幾,用直升云衢。臺分東西屬,御史從子除。
小時玉雪二尊憐,兩字眉間點綴鮮。尚記嬉游佩觿日,安知荏苒釣璜年。渡遼難以偏師從,歸魯猶將舊學傳。自古鄉先祭于社,不須辛苦上凌煙。
棘圍戰罷笑歸來,一寸功名心已灰。白鶴何年歸洞府,夕陽影里野猿哀。
朱砂鼎里煉金晶,默禱天皇入紫冥。月落半山丹井水,猿聲驚斷滿天星。
仁皇恩賜紫衣時,方是寧馨七歲兒。閑把洞章歌一闋,不知鸞鶴滿天飛。
鶴頸龜腮骨已仙,星壇長嘯誦瓊篇。自從闕下歸仙后,一枕清風幾萬年。
滿室神光夜欲闌,靈丹吐出掌中看。當時鶴唳佳城外,空有霓裳掩玉棺。
鶴書曾詔赴宸京,歸作分形化景人。昨日飲酣曾吐酒,醒來又薄甕頭春。
丹鼎能乾活水銀,舉家一念贍貧民。空中動破云韶樂,白鶴飛來風雨春。
丹篆才書泣鬼神,年逾九十脫紅塵。至今巖上結廬處,夜半鳳凰棲綠筠。
光和初載大丹成,有甚工夫事漢靈。夜半玉輿飛紫露,春風春雨滿陽平。
參遍名山謁洞天,相逢卻是活神仙。歸來換骨回陽日,屈指人間九十年。
當年仙去鶴巢空,萬壑千崖夕照紅。人在丹丘玄圃外,瀟瀟松桂夜來風。
玉盂祝水起波云,筆下雷聲泣鬼神。龍虎山前山后間,先生活盡幾多人。
人在犂鋤煙水鄉,結茅高臥小松崗。敕封真靜先生號,一卷仙經一炷香。
橫握鏌铘入洞天,洞天漠漠掩寒煙。仁宗親問金丹訣,笑指斜陽噪亂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