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卻曲的詩詞(907首)

    121 《題九曲尼院》 宋·黃順之

    曾是霓裳第一人,曲終認得本來身。
    多年不作東風夢,閒卻薔薇一架春。

    122 《題安隱院曲竹》 宋·林次麟

    直節棱棱是此君,耳孫卻以曲為名。
    首陽山下知難種,只可斜封向管城。

    123 《哭伯兄鵲山處士蒿里曲》 宋·林光朝

    桐棺三寸更何疑,卻取江楓短作碑。
    惟有一般蒿里曲,長簫欲斷更教吹。

    124 《春城曲》 宋·劉渙

    柳花吹雪香滿簾,南園草煙迷綠纖。
    素紗軟屏隔春夢,金翠眉心團小鳳。
    指怯調笙學鶯語,度曲不成臆酸楚。
    卻把巫山一段云,剪作春衫寄人去。

    125 《曲君》 宋·史安叔

    冥搜渾不見詩蹤,卻在陶然一醉中。
    到得醒來詩又去,曲君那有許神通。

    126 《明妃曲》 宋·徐得之

    妾生豈愿為胡婦,失信寧當累明主。
    已傷畫史忍欺君,莫使君王更欺虜。
    琵琶卻解將心語,一曲才終恨何數。
    朦朧胡霧染宮花,淚眼橫波時自雨。

    127 《搗衣曲》 宋·翟澥

    寒蛩何處棲,棲傍砧石月。
    停砧問蛩鳴,砧動蛩復歇。
    似鳴辛苦心,欲替征人說。
    去年舊衣寄誰去,今年新衣織到曙。
    卻移砧石來支機,蛩鳴復在支機處。

    128 《采蓮曲》 宋·鄒登龍

    平湖淼淼蓮風清,花開映日紅妝明。
    一雙鸂鶒忽飛去,為驚花底蘭橈鳴。
    蘭橈蕩漾誰家女,云妥髻鬟黛眉嫵。
    采采荷花滿袖香,花深忘卻來時路。

    129 《王孫曲》 元·郭翼

    春來百種草,無那怨王孫。
    迷卻郎歸路,萋萋不斷根。

    130 《鸚鵡曲 序云,白無咎有鸚鵡曲云,儂家鸚鵡》 未知·馮子振

    葉扁舟,睡江南煙雨。
    覺來時滿眼青山,抖擻綠蓑歸去。
    算從前錯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處。
    余壬寅歲,留上京,有北京伶婦御園秀之屬,相從風雪中,恨此曲無續之者。

    131 《秋夜曲》 明·陳鴻

    悔卻與歡期,空房香燼時。
    那能如寶鴨,冷暖腹中知。

    132 《競渡曲》 明·戴冠

    五月五日楚江晴,菖蒲葉綠江水清。
    楚人乘舟蕩雙槳,鳴金椎鼓魚龍驚。
    屈原死去不復作,魂兮千古何蕭索。
    年年空向江中招,薄暮歸來風浪惡。

    133 《寒夜曲四首和子安兄》 明·皇甫汸

    風吹芳樹已凋殘,卻放清暉入畫闌。
    莫道金閨常自暖,夜深翻似玉門寒。

    134 《寒夜曲四首》 明·皇甫涍

    碧殿金風生綺紈,宮槐吹盡不留殘。
    沉沉月到苔陰上,添卻簾櫳無數寒。

    135 《石城曲題采蓮圖》 明·陸師道

    秦淮水綠芙蓉明,玄武湖邊煙艇橫。
    香風翠袖暮云亂,落日新妝紅浪驚。
    城隅濠曲歌聲起,卻寄愁心棹謳里。
    恨不相攜桃葉渡,心知同在長干住。

    136 《采蓮曲》 明·沈野

    解道芙容勝妾容,故來江上采芙蓉。
    檀郎何事偏無賴,不看芙蓉卻看儂。

    137 《采桑曲》 明·宋璲

    桑芽露春微似粟,小姑把蠶試新浴。
    素翎頻掃細于蟻,嫩葉纖纖初上指。
    朝采桑,暮采桑,采桑不得盈頃筐。
    羞將辛苦向姑語,妾命自知桑葉比。
    家中蠶早未成眠,大姑已賣新絲錢。
    岸上何人紫花馬,卻欲拋金桑樹下?

    138 《采蓮曲》 明·趙瑗妾

    南湖采蓮女,日日南湖歸。
    淺渚蓮子滿,深潭荷葉稀。
    蕩槳嬌無力,水濺越羅衣。
    無心卻回棹,貪看鴛鴦飛。

    139 《江南曲》 明·鄭枋

    妾在錢塘小江曲,門前歲歲春波綠。
    綠波涵影曉汪汪,素練平鋪光一幅。
    垂楊十里鎖輕陰,芙蓉半渚瀁清馥。
    翠云貼水風颼颼,白蘋紅蓼催早秋。

    140 《感辛夷花曲》 明·朱曰藩

    昨日辛夷開,今朝辛夷落。
    辛夷花房高刺天,卻共芙蓉亂紅萼。
    小山桂樹猶連卷,五湖荷花空綽約。
    連卷綽約宜秋日,端居獨養征君疾。

    * 關于卻曲的詩詞 描寫卻曲的詩詞 帶有卻曲的詩詞 包含卻曲的古詩詞(90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