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即若的詩詞(744首)

    81 《陪徐狄二子出東郊即事》 宋·王洋

    與君同酸苦,思得一散愁。
    散愁何所適,共作郭外游。
    是時窮冬節,寒歲未肯收。
    茫茫一望間,豐瑞彌阡疇。

    82 《春陰即事》 宋·王洋

    春風雖輕飏,摧折猶有補。
    適當濃華時,明知不須雨,浴蠶待桑錢,特禾候陽土。
    婦子三時勤,亦欲少歌舞。

    83 《辛未閏四月即事》 宋·張九成

    相馬須相骨,探水須探源。
    君如識此理,知人若神仙。
    可以千歲下,坐照萬古前。
    有時陰求人,得意初無言。

    84 《即事》 宋·張九成

    梅天喜蒸潤,江國飽雨澤。
    況我謫逐人,窮巷宜閴寂。
    今夕復何夕,門有此佳客。
    貧家亦效勤,草草具一食。

    85 《氓》 先秦·佚名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詩經敘事閨怨民謠

    86 《相和歌辭·挽歌》 唐·孟云卿

    草草門巷喧,涂車儼成位。
    冥寞何所須,盡我生人意。
    北邙路非遠,此別終天地。
    臨穴頻撫棺,至哀反無淚。

    87 《相和歌辭·估客樂》 唐·元稹

    估客無住著,有利身即行。
    出門求火伴,入戶辭父兄。
    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
    求名有所避,求利無不營。

    樂府婦女思念

    88 《游清都觀尋沈道士得芳字》 唐·趙中虛

    青溪阻千仞,姑射藐汾陽。
    未若游茲境,探玄眾妙場。
    鶴來疑羽客,云泛似霓裳。
    寓目雖靈宇,游神乃帝鄉。

    89 《感遇十二首》 唐·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詠物寓理

    90 《奉和圣制經河上公廟應制》 唐·蘇颋

    河流無日夜,河上有神仙。
    輦路曾經此,壇場即宛然。
    下疑成洞穴,高若在空煙。
    善物遺方外,和光繞道邊。
    事因周史得,言與漢王傳。
    喜屬膺期圣,邦家業又玄。

    91 《疇昔篇》 唐·駱賓王

    少年重英俠,弱歲賤衣冠。
    既托寰中賞,方承膝下歡。
    遨游灞水曲,風月洛城端。
    且知無玉饌,誰肯逐金丸。

    寫景送別友情

    92 《秋日于天中寺尋復禮上人》 唐·武三思

    妙域三時殿,香巖七寶宮。
    金繩先界道,玉柄即談空。
    喻筏知何極,傳燈竟不窮。
    彌天高義遠,初地勝因通。

    93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唐·張昌宗

    云車遙裔三珠樹,帳殿交陰八桂叢。
    澗險泉聲疑度雨,川平橋勢若晴虹。
    叔夜彈琴歌白雪,孫登長嘯韻清風。
    即此陪歡游閬苑,無勞辛苦向崆峒。

    94 《秋日于天中寺尋復禮上人》 唐·武三思

    妙域三時殿,香巖七寶宮。
    金繩先界道,玉柄即談空。
    喻筏知何極,傳燈竟不窮。
    彌天高義遠,初地勝因通。

    95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唐·張昌宗

    云車遙裔三珠樹,帳殿交陰八桂叢。
    澗險泉聲疑度雨,川平橋勢若晴虹。
    叔夜彈琴歌白雪,孫登長嘯韻清風。
    即此陪歡游閬苑,無勞辛苦向崆峒。

    唐詩三百首贊頌婦女

    96 《游洞庭湖湘》 唐·張說

    緬邈洞庭岫,蔥蒙水霧色。
    宛在太湖中,可望不可即。
    剖竹守窮渚,開門對奇域。
    城池自縶籠,纓綬為徽纆.

    97 《嵩山十志十首·樾館》 唐·盧鴻一

    樾館者,蓋即林取材,基顛柘,架茅茨,居不期逸,為不至勞,清談娛賓,斯為尚矣。
    及蕩者鄙其隘闃,茍事宏湎,乖其賓矣。

    98 《嵩山十志十首·枕煙庭》 唐·盧鴻一

    枕煙庭者,蓋特峰秀起,意若枕煙。
    秘庭凝虛,窅若仙會,即揚雄所謂爰靜神游之庭是也。
    可以超絕紛世,

    春天長安

    99 《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 唐·王維

    一興微塵念,橫有朝露身。
    如是睹陰界,何方置我人。
    礙有固為主,趣空寧舍賓。
    洗心詎懸解,悟道正迷津。

    100 《送劉四赴夏縣》 唐·李頎

    九霄特立紅鸞姿,萬仞孤生玉樹枝。
    劉侯致身能若此,天骨自然多嘆美。
    聲名播揚二十年,足下長途幾千里。

    * 關于即若的詩詞 描寫即若的詩詞 帶有即若的詩詞 包含即若的古詩詞(74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