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有口,不說是,即說非。吾師有口何所為,蓮經七軸六萬九千字,日日夜夜終復始。乍吟乍諷何悠揚,
念念念兮入惡易,念念念兮入善難。念經念佛能一般,愛河竭處生波瀾。言公少年真法器,白晝不出夜不睡。
砌下松巔有鶴棲,孤猿亦在鶴邊啼。臥聞雷雨歸巖早,坐見星辰去地低。一徑穿緣應就郭,千花掩映似無溪。是非生死多憂惱,此日蒙師為破迷。
竹輿曉入青陽,細風涼月天如洗。峰回路轉,云舒霞卷,了非人世。轉就丹砂,鑄成金鼎,碧光相倚。料天關虎守,箕疇龍負,開神秘、留茲地。
圣人於詩言,曾否專其中。因事有所激,因物興以通。自下而磨上,是之謂國風。雅章及頌篇,刺美亦道同。
仰望秋天色,月華露濕衣。傳更方興罷,螢繞御階飛。
鬢緣心事隨時改,依舊在天涯。多情惟有,籬邊黃菊,到處能華。
歲華如轉輦,嘆世路忙忙,何日知足。錐刀競蠻觸。這浮名浮利,少榮多辱。誰能寡欲。
來此逢端午,山間薇蕨肥。盈虧看井脈,消息驗玄機。饑辦胡麻飯,寒供薜荔衣。俗緣今覺盡,才到已忘歸。
陽華近七里,不到余十年。乃知聲名鎖,能障山水緣。今日與鄰曲,勝游追斜川。瘦藤穿犖確,一葉弄潺湲。
攜手山橋第一軒,誰能結我夢中緣。他年有意重過我,細細爐熏理舊編。
神物幽潛地,滄滄水接空。不緣嘗應禱,誰識有殊功。
古初無毫楮,羲畫何繇傳?孰知文字理,已具《河圖》前。神農洎蒼頡,俯仰極人天。穗書與鳥書,創制分后先。
相攜出井邑,輕舟泛秋水。樵響滿晴山,游靄緣原起。濯足湖上流,浩思方如此。
詩翁憔悴老一官,厭見苜蓿堆青盤。歸來羞澀對妻子,自比鲇魚緣竹竿。今君滯留生二毛,飽聽衙鼓眠黃紬。更將嘲笑調朋友,人道彌猴騎土牛。
世間投老斷攀緣,忽憶東游已十年。但有當時京口月,與公隨我故依然。
白華巖主是金仙,假作山僧學道禪。珍重此行吾不及,為傳消息結因緣。
山長百里玉孱顏,百里何緣盡好山。只是縣前青一簇,九芙蓉出五云間。
役役催行邁,忽忽過此春。杯翻五湖月,箏掃九華云。不是風煙好,何緣句子新。茲游四千里,今日過三分。
知足隨緣處處安,一身溫飽不為難。禪房窄小纏容榻,此外從它世界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