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千里驥的詩詞(176首)

    121 《喜王節夫過訪》 宋·劉宰

    在方丱角子勝冠,我才童丱即窺斑。
    溟鵬已擊三千里,天驥猶遺十二閑。
    五字飽聞傅有位,尺書枉用到窮山。
    春風得句能相寄,待我猶存季孟間。

    122 《寄聶正甫》 宋·孔武仲

    虎髯兩頰狀貌古,開口論議辭非今。
    尚藏折劍萬丈氣,空馳老驥千里心。
    六印他年將將相,一飄今日舊山林。
    黃云斷天望不極,想君何處方悲吟。

    123 《聞范道卿將赴試成都作此勉之》 宋·晁公溯

    長來故倦游,車轍環天下。
    艱難不吾容,虎兕適曠野。
    世方臥積薪,敢獨怨飄瓦。
    久荒小山桂,幾葬蒲圃槚。

    124 《次韻葉秀實縣治環翠亭》 宋·陳棣

    合綴嚴宸玉筍班,尚勞小試簿書間。
    溟鯤未擊三千里,天驥終歸十二閑。
    望氣行看求利劍,知音當已識高山。
    逼人富貴君寧免,未許山陰興盡還。

    125 《偶成簡任肅齋教論》 宋·黃庚

    百年光景易侵尋,消遣間愁只苦吟。
    但覺筆頭風雨濕,不知鬢底雪霜侵。
    冥鴻九負九霄志,老驥空懷千里心。
    富貴倘來應有命,何須彈鋏扣知音。

    126 《晉州會上送衛伯紹休官南歸》 宋·李復

    叔寶風流喜高簡,非意相干以理遣。
    勝日一言能造微,眾許沖情去人遠。
    斑斑氣韻見諸孫,秋水神清驚俗眼。
    追風逸驥自龍來,照夜靈珠須海產。

    127 《示槱默》 宋·錢時

    男兒頭上三尺紗,不比腳纏三尺帛。
    桑弧蓬矢射天地,墮地已展青云翮。
    四海九州多勝流,不出戶庭空白頭。
    有識難與俗同調,非才何必緣遠游。

    128 《世味》 宋·釋文珦

    世味從前已備嘗,重罹世難轉凄傷。
    肯希逸驥能千里,最善靈龜解六藏。
    覽勝每尋清伴侶,觀山另是好心腸。
    年逾七十唯求死,便不埋時也不妨。

    129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靜以應繁,沖以待喧。
    騏驥之姿,千里之奔。
    云夢之量,八九之吞。
    斲輪之工兮擬誰授克家之學,抱甕之樸兮將自灌丈人之園。

    130 《民瞻再作詩復以前韻酬之》 宋·王洋

    報我新詩疾轉舠,論文始信賴薰陶。
    追風定見驥千里,鳴野今聞鶴九皋。
    看劍為君傾薄酒,張弓何日畏春醪。
    不煩更問珊瑚樹,舊繡年來拆海濤。

    131 《杜茂》 宋·徐鈞

    力不能裨斗野龍,僅于北鄙有邊功。
    蠅隨驥尾猶千里,也得依名四七中。

    132 《臨川道上》 宋·楊時

    風雨離山驛,斷橋危欲顛。
    去心奔逸驥,行路上青天。
    雁序江湖樂,云歸島嶼連。
    悠悠遠征客,千里獨茫然。

    133 《詠荊軻》 魏晉·陶淵明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古詩三百首詠史懷古

    134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135 《過玄明宮故址有傷往事六十韻》 明·馬汝驥

    白日登遙陌,玄明問故宮。
    變桑徒靄靄,秀麥只芃芃。
    伊昔虞廷上,茲閹漢幄中。
    腹心推帝主,權位竊奸雄。

    136 《故李承誠之待制六丈挽詞》 宋·蘇軾

    青青一寸松,中有梁棟姿。
    天驥墮地走,萬里端可期。
    世無阿房宮,可建五丈旗。
    又無穆天子,西征燕瑤池。

    137 《旅興(四十首)》 明·劉基

    大火沒西南,晝短宵已長。
    志士郁慷慨,老年怨凄涼。
    蕭蕭草蟲鳴,肅肅蒼隼揚。
    物情各有定,人意苦不常。

    138 《代曲江老人百韻(年十六時作)》 唐·元稹

    何事花前泣,曾逢舊日春。
    先皇初在鎬,賤子正游秦。
    撥亂干戈后,經文禮樂辰。
    徽章懸象魏,貔虎畫騏驎。

    139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140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 關于千里驥的詩詞 描寫千里驥的詩詞 帶有千里驥的詩詞 包含千里驥的古詩詞(17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