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千尋的詩詞(2381首)

    201 《題仙都山二首》 宋·曾會

    時常展畫圖,今喜到仙都。
    盡得煙霞景,方知手筆粗。
    擎天成一柱,鎮地出三吳。
    苔片封車轍,蓮香泛鼎湖。

    202 《重登蕭相樓》 宋·曾會

    不見當年李翰林,江天為我結層陰。
    九華門外柳三尺,蕭相樓前松千尋
    物在人亡空有淚,時殊事變獨傷心。
    只雞斗酒江干市,白首風前楚些吟。

    203 《朝天宮成紀懷》 宋·張德興

    崒律千尋玉壘開,龍盤虎踞擁金臺。
    云中雙闕天顏近,塞山孤臣鐵騎回。
    砂壁朝疑烽火動,松風夜雜鼓笳哀。
    愿將只手扶紅日,掃盡狼煙御輦回。

    204 《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 宋·張孝隆

    煙霞縹緲鎖仙鄉,萬卷詩書一草堂。
    孝義聲華輝北闕,門閭顯赫耀南方。
    千尋瀑布侵肌冷,四季閑花撲鼻香。
    勝事人間無敵處,王公詩版砌虹梁。

    205 《游洞霄宮》 宋·張巽

    掣開九鎖謁琳宮,物色真仙劍履蹤。
    一朵云根生老澗,千尋天柱壓群峰。
    功名秘略求黃石,呼吸微言斅赤松。
    我是康廬倦游客,朅來猶愛翠云重。

    206 《句》 宋·章得象

    一麾遠在百蠻中。
    千尋練掛雙流瀑。

    207 《桂山諸巖歌》 宋·趙夔

    秦皇開郡為桂林,古號名邦五嶺陰。
    山琢玉簪攢萬疊,江分羅帶繞千尋
    青青四顧列群山,生自天工巧若{左金右孱}。
    玲瓏拔地聳層秀,崢嶸嵯蛾星斗間。

    208 《熙寧橋》 宋·鄭叔僑

    千尋水面跨長橋,隱隱晴虹臥海潮。
    結駟直通黃石市,連艘橫斷白湖腰。

    209 《雙檜聯句》 宋·種古

    古宇列雙檜,森郁欹檐角。
    高干若偃蓋,低枝羅翠幄。
    葉硬攢猬毛,子圓如雀殼。
    盤根雖輪囷,呈才終卓牽。

    210 《雙檜聯句》 宋·種診

    古宇列雙檜,森郁欹檐角。
    高干若偃蓋,低枝羅翠幄。
    葉硬攢猬毛,子圓如雀殼。
    盤根雖輪囷,呈才終卓牽。

    211 《題小赤壁二首》 宋·朱濤

    此地不燒屯,何由壁自赤。
    意因丹爐煙,焰此千尋石。

    212 《題小赤壁二首》 宋·朱濤

    千尋石上隱麻姑,會教蔡經起鼎爐。
    丹成龍去今何在,龍跡巖前叫鷓鴣。

    213 《風雨渡揚子江》 元·吳萊

    大江西來自巴蜀,直下萬里澆吳楚。
    我從揚子指蒜山,舊讀《水經》今始睹。
    平生壯志此最奇,一葉輕舟傲煙雨。
    怒風鼓浪屹于城,滄海輸潮開水府。

    214 《入新安溪》 明·葉之芳

    可怪新安水,舟從石上行。
    不風秋暮冷,無月夜深明。
    古本何年偃,危湍幾處驚。
    千尋猶見底,曾數越江清。

    215 《養庵為永興馬貞夫元題》 明·莊昶

    北岳霜雪干,玉漢強千尋
    南溟珊瑚枝,玄宮極幽深。
    應誰見毫末,積效逾山岑。
    撫卷得玩頤,隱幾亦觀心。

    216 《巫山》 宋·蘇軾

    瞿塘迤邐盡,巫峽崢嶸起。
    連峰稍可怪,石色變蒼翠。
    天工運神巧,漸欲作奇偉。
    坱軋勢方深,結構意未遂。

    217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宋·蘇軾

    六年逢此月,五年照離別。
    歌君別時曲,滿座為凄咽。
    留都信繁麗,此會豈輕擲。
    熔銀百頃湖,掛鏡千尋闕。

    218 《南都妙峰亭》 宋·蘇軾

    千尋掛云闕,十頃含風灣。
    開門弄清泚,照見雙銅钚。
    池臺半禾黍,桃李余榛菅。
    無人肯回首,日暮車班班。

    219 《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回作二首》 宋·蘇軾

    十里清淮上,長堤轉雪龍。
    冰崖落屐齒,風葉亂裘茸。
    萬頃穿銀海,千尋渡玉峰。
    従來修月手,合在廣寒宮。

    220 《文與可有詩見寄云待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 宋·蘇軾

    為愛鵝溪白繭光,掃殘雞距紫毫铓。
    世間那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

    * 關于千尋的詩詞 描寫千尋的詩詞 帶有千尋的詩詞 包含千尋的古詩詞(238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