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十史的詩詞(158首)

    61 《成化戊戌十二月十六日與吳原博史明古張子靜》 明·李應禎

    大惟補天功,猩砭肌用。
    廉利并攢劍,兀隉側倚甕。
    在懸太師擊,攻玉詩人諷。
    棲禪余百年,問僧僅三眾。
    竹幽補堂坳,樹古嵌坳縫。
    登頓足力疲,眺望眼界空史。

    62 《八月十六日同文太史諸公登郊臺觴治平寺竹下》 明·陸師道

    闔閭城西佳山水,況復秋清風日美。
    百斛游船穩于屋,錦帆瑤席空明里。
    黃山西轉古橫塘,五塢云深盤上方。
    飛橋連跨石湖口,螭影相銜明鏡旁。

    63 《七月十五夜醉臥三賢閣夢玉山隱君會稽外史與》 明·琦元璞

    中語以記神交云耳龍門與天通,鳥道當絕壁。
    青天掛石鏡,倒影太湖碧。
    飛亭壓清湍,幽谷時游觀。
    千崖古雪積,六月松風寒。

    64 《九月十五日邇英講論語終篇賜執政講讀史官燕》 宋·蘇軾

    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翌日各以表謝又進詩一篇臣軾詩云繡裳畫袞云垂地,不作成王剪桐戲。
    日高黃繖下西清,風動槐龍舞交翠。
    (邇英閣前有雙槐,樛然屬地如龍形。
    )壁中蠹簡今千年,漆書蝌蚪光射天。

    65 《讀史十首 晏嬰》 明·高啟

    一裘身著久經年,祿米分炊幾戶煙。
    盡說大夫能養士,卻于尼叟惜封田。

    66 《讀史十首 藺相如》 明·高啟

    危計難成五步間,置君虎口幸全還。
    世人莫笑三閭懦,不勸懷王會武關。

    67 《讀史十首 平原君》 明·高啟

    朝歌長夜館娃春,總為妖姬戮諫臣。
    何事邯鄲貴公子,能因牴者殺佳人。

    68 《讀史十首 范雎》 明·高啟

    紛紛傾奪苦多謀,得勢還懷失勢憂。
    丞相不須嗔蔡澤,此時當問老穰侯。

    69 《讀史十首 董仲舒》 明·高啟

    早奏文章直殿廬,茂陵還復訪遺書。
    寂寥猶抱《春秋傳》,誰問江都老仲舒。

    70 《讀史十首 王章》 明·高啟

    外家勢重直言稀,京兆書陳蹈禍機。
    合浦老妻須莫怨,絕勝臥病死牛衣。

    71 《讀史十首 孔明》 明·高啟

    莫恨流星墮渭濱,出師未捷已沾巾。
    天應留取生司馬,歸作他年取魏人。

    72 《讀史十首 王猛》 明·高啟

    軍門被褐異隆中,抱策歸秦竟事戎。
    猶喜遺言真有識,不教胡馬向江東。

    73 《讀史十首 韓子》 明·高啟

    自古南荒竄逐過,佞臣元少直臣多。
    官來瀧吏休相誚,天要潮人識孟軻。

    74 《讀史十首 儀秦》 明·高啟

    二子全操七國權,朝談縱合暮衡連。
    天如早為生民計,各與城南二頃田。

    75 《戊子六月十三日曝書得史院賜筆感懷》 宋·晁補之

    君王孝悌纂修意,丞相忠良典領宜。
    卻恨身為周柱史,不令人識漢官儀。
    當年請郡新進笑,今日曝書陳跡迷。
    猶有院中宣賜筆,不妨林下醉題詩。

    76 《史十伯強浮沈市廛自號道人而筆力議論不可掩》 宋·韓元吉

    未容君識得君詩,添我幽棲一段奇。
    會有吹噓天上去,沈香亭北要新詞。

    77 《史十伯強浮沈市廛自號道人而筆力議論不可掩》 宋·韓元吉

    頭上塵冠豈易彈,匣中長劍篋中丹。
    放懷風月真余事,好向朝廷策治安。

    78 《詠史(二十一首)》 明·劉基

    凱風扇朱夏,草木生清涼。
    臥疾澹幽曠,白日悠且長。
    散帙觀古人,喟焉想虞唐。
    陽春能幾何,陰氣多繁霜。
    天道諒悠悠,人理亦茫茫。
    詠歌寄深情,歌罷增慨慷。

    79 《詠史(二十一首)》 明·劉基

    神樞斡元化,循環運陰陽。
    善惡隨氣異,禍福竟何常。
    朱均繼堯舜,時事已搶攘。
    至人妙轉移,霾曀回晶光。

    80 《詠史(二十一首)》 明·劉基

    野馬不豢食,強受組與羈。
    低頭衡□下,各自東西馳。
    秦人任法令,斬艾尊君師。
    六合始一家,恩愛已乖離。
    一旦山東客,揭竿以為旗。
    叫呼驪山徒,天下響應之。
    素車拜軹道,誰復為嗟咨。

    * 關于十史的詩詞 描寫十史的詩詞 帶有十史的詩詞 包含十史的古詩詞(15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