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劫緣的詩詞(116首)

    1 《緣識》 宋·宋太宗

    高山石室半空嵌,選取靈芝草盡芟。
    法意要修心一等,道情焉用口三緘。
    丹砂保重開清境,白發相宜倚翠巖。
    劫緣中因種在,布衣鶴袖鳳來銜。

    2 《滎陽唐高祖太宗石刻像〈并敘〉》 宋·蘇轍

    滎陽大海院高齊石像二,高不數寸,而姿制甚妙。
    唐高祖為鄭州刺史,太宗方幼而病甚,禱之即愈。
    因各為一碑,刻彌勒佛,且記其事,至今皆在。
    元祐二年九月,祭告永裕陵,過而觀焉,作小詩以授院僧。

    3 《滎陽唐高祖太宗石刻像》 宋·蘇轍

    誰言膚寸像,勝力妙人天。
    欲療眾生病,陰扶濟世賢。
    身微須覆護,眼凈照幾先。
    豈為成功報,猶應歷劫緣

    4 《緣識》 宋·宋太宗

    大道傳來意,緣窮識外因。
    善言論浩劫,天是法王身。

    5 《緣識》 宋·宋太宗

    慈悲與喜舍,歷劫自然深。
    法要無抱束,緣歸一寸心。

    6 《緣識》 宋·宋太宗

    細月銜山似鉤,先陳蹤跡問瀛洲。
    從來萬劫垂名在,王母行天得自由。

    7 《緣識》 宋·宋太宗

    玄門至道故無涯,自是人心所見邪。
    知識未能通大藥,豈將容易擬榮家。
    千年圣境何虛謬,百劫曾修水用遮。
    龍虎欲成堪煉鼎,勿為利路亂交加。

    8 《緣識》 宋·宋太宗

    手談勝負觀其智,斂跡藏鋒不自制。
    傲慢因從貪上虧,侵他理路無深計。
    何齷齪,何凝滯,率爾圖謀太容易。

    9 《緣識》 宋·宋太宗

    六銖衣帔是神仙,劫劫曾修不偶然。
    大道目前人豈會,九天常有萬千千。

    10 《緣識》 宋·宋太宗

    無窮思廣大,幽隱便知深。
    智達千經論,方關一寸心。
    聰明懷往古,曩劫順從今。
    此理人須信,周旋子細尋。

    11 《緣識》 宋·宋太宗

    表里分明說,深窮妙更玄。
    愚迷行不到,圣事法中傳。
    欲界情無定,真空本自然。
    今生隨曩劫,清凈照三天。

    12 《游云門寺》 唐·宋之問

    維舟探靜域,作禮事尊經。
    投跡一蕭散,為心自杳冥。
    龕依大禹穴,樓倚少微星。
    沓嶂圍蘭若,回溪抱竹庭。

    13 《同馬太守聽九思法師講金剛經》 唐·高適

    吾師晉陽寶,杰出山河最。
    途經世諦間,心到空王外。
    鳴鐘山虎伏,說法天龍會。
    了義同建瓴,梵法若吹籟。

    14 《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唐·杜甫

    昔沒賊中時,潛與子同游。
    今歸行在所,王事有去留。
    逼側兵馬間,主憂急良籌。
    子雖軀干小,老氣橫九州。

    15 《獨游青龍寺》 唐·顧況

    春風入香剎,暇日獨游衍。
    曠然蓮花臺,作禮月光面。
    乘茲第八識,出彼超二見。
    擺落區中緣,無邊廣弘愿。

    16 《法華寺石門精舍三十韻》 唐·柳宗元

    拘情病幽郁,曠志寄高爽。
    愿言懷名緇,東峰旦夕仰。
    始欣云雨霽,尤悅草木長。
    道同有愛弟,披拂恣心賞。

    17 《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此后江陵時作)》 唐·元稹

    昔歲俱充賦,同年遇有司。
    八人稱迥拔,兩郡濫相知。
    逸驥初翻步,鞲鷹暫脫羈。
    遠途憂地窄,高視覺天卑。

    典故隱居生活

    18 《悟禪三首寄胡果》 唐·元稹

    近聞胡隱士,潛認得心王。
    不恨百年促,翻悲萬劫長。
    有修終有限,無事亦無殃。
    慎莫通方便,應機不頓忘。

    19 《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和送劉道士游天臺》 唐·白居易

    聞君夢游仙,輕舉超世雰。
    握持尊皇節,統衛吏兵軍。
    靈旗星月象,天衣龍鳳紋。
    佩服交帶箓,諷吟蕊珠文。

    20 《重修香山寺畢,題二十二韻以紀之》 唐·白居易

    闕塞龍門口,祇園鷲嶺頭。
    曾隨減劫壞,今遇勝緣修。
    再瑩新金剎,重裝舊石樓。
    病僧皆引起,忙客亦淹留。

    * 關于劫緣的詩詞 描寫劫緣的詩詞 帶有劫緣的詩詞 包含劫緣的古詩詞(11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