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前韻的詩詞(1215首)

    521 《苦雨次前韻四首》 宋·陳造

    墨云篩雨密還疏,欲出途泥恐濺裾。
    惡況橫陳費料理,枯棋濁酒有驅除。

    522 《苦雨次前韻四首》 宋·陳造

    安排看駕趁游人,禁籞猶遲漢帝巡。
    留取晚香天一笑,倩誰寄語主林神。

    523 《苦雨次前韻四首》 宋·陳造

    騷窣松筠聽夜喧,淙潺盆盎駭朝翻。
    衰翁危坐追交態,舊雨軒車尚到門。

    524 《雨未止再次前韻二首》 宋·陳造

    蒼顏無酒不能紅,坐窗袖手禪衲同。
    幾時羲馭肯憐客,滿意花卉搖光風。
    樽酒向君懷抱盡,賡歌劇譚忘悔吝。
    更看珠玉聯翩來,孰云猛乞猶小靳。

    525 《諸公邀留不及赴次前韻寄謝》 宋·陳造

    一失濃歡悔可追,故人應念獨醒時。
    回思翠幕圍香霧,定復長虹起硯池。
    照應鼎來聯璧客,風流羞死聚蚊兒。
    當時枉重千金諾,不見芳辰卜夜嬉。

    526 《次前韻言懷》 宋·陳造

    莊叟所原龜曳泥,正平止從屠沽兒。
    了知聲利昏酣者,一一癡骨包妍皮。
    江湖我雖吏隱去,仰視二子終愧之。
    逝將歸種二頃秫,又欲深鑿六畝池。

    527 《大雪復用前韻呈王尚書》 宋·陳造

    密雪何自來,雨襧云其祖。
    史臣紀上瑞,外此可無語。
    帝豈為詩設,偏為詩人取。
    梁園謝家庭,麗句傳今古。

    528 《再次前韻呈林郎中五首》 宋·陳造

    清詩似奏韶樂音,林侯宿世孤山林。
    疎云時漏涼月影,雛鳳獨嘯修竹陰。
    金華后山儼在目,非子誰復鉤其深。
    掩鄭炷香三嘆息,向來望若空潛心。

    529 《再次前韻呈林郎中五首》 宋·陳造

    坎流行止忌株守,敢薄紳笏高山林。
    平時交期車合轍,回首夷路鶴鳴陰。
    窮鳥低摧客吟苦,九虎眈視天門深。
    南道主人推轂手,賴君未遣灰吾心。

    530 《再次前韻呈林郎中五首》 宋·陳造

    儀圖登俊煩玉音,何人望傾英俊林。
    比喜諸公挽此杰,正復寶鼎薦汾陰。
    楚珩趙璧希代寶,丹地紫閣五云深。
    論思調虞要無跡,安用夫人知格心。

    531 《再次前韻呈林郎中五首》 宋·陳造

    一書僅達缺嗣音,蔀屋有夢定山林。
    賢者即今在所,陳人不憂第墻陰。
    或著容連鴛鷺后,聞道結知君相深。
    時遣吳姝近酒盞,更防蜀鳥搖歸心。

    532 《再次前韻呈林郎中五首》 宋·陳造

    春皇報人如寄音,紫燕窺簾鶯繞林。
    于時不無客欣戚,此意正系天晴陰。
    傍湖樓影酒旗直,到眼人家花霧深。
    老子獨醒尚此興,歸時參昴橫天心。

    533 《遣興次前韻》 宋·陳造

    斫水蘄斷流,捻鹽寧療渴。
    區區守荒學,籠鳥眩樊遏。
    向來麋鹿姿,只可樵牧活。
    始其事誦數,魄似窮鬼奪。

    534 《雪夜與師是棋次前韻》 宋·陳造

    投醪士或醉,說梅人不渴。
    窮途余樂事,不受憂患遏。
    詩可供呻吟,棋亦識死活。
    朝來喜雪句,神藥胎可奪。

    535 《用前韻酬雪霽》 宋·陳造

    東風吹暖擅年華,不放江云颺素葩。
    嫩碧忽看搖水面,暗香已復辨梅花。
    塵埃憐我褐之交,名德思君留子嗟。
    沈辱清詩祁滯思,真成酒病薦真茶。

    536 《再用前韻贈鹽城四士》 宋·陳造

    行李小盤薄,海西裨海東。
    交情半新故,生世有遇逢。
    從我二三子,草木臭味同。
    業工畫眉嫵,飾此水雪容。

    537 《再次前韻三首》 宋·陳造

    春事兼回寂寞濱,茅簷背日已書勛。
    徑須引睡攜黃妳,未辦尋芳命紫君。

    538 《再次前韻三首》 宋·陳造

    連夜愁陰苦戒嚴,雪將寒雨鬧廉纖。
    老人凍餓人情斷,米價何如酒價添。

    539 《再次前韻三首》 宋·陳造

    茗甌對客乳花濃,靜聽揮犀發異同。
    度臘迎春如此過,不知人世有王公。

    540 《閱水教次前韻》 宋·陳造

    戈船干柂截江長,殺氣氛昏日氣黃。
    江畔詩翁泚椽筆,射蛟無復羨櫼陽。

    * 關于前韻的詩詞 描寫前韻的詩詞 帶有前韻的詩詞 包含前韻的古詩詞(121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