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前半天的詩詞(1022首)

    881 《雪》 宋·陳與義

    仙人手持白鸞尾,夜半朝元明月里。
    羽衣三振風不斷,下視銀潢一千里。
    玉轪戴花分后前,欲落未落天恍然。
    余標從向人間去,乞與袁安破曉眠。

    882 《晚晴》 宋·陳與義

    幽臥不知晴,檣梢見斜日。
    披衣起四望,天際山爭出。
    光輝渚蒲凈,意氣沙鷗逸。
    避盜半九圍,兩腳不遺力。

    883 《漫郎》 宋·陳與義

    漫郎功業大悠然,拄笏看山了十年。
    黑白半頭明鏡里,丹青千樹惡風前。
    星霜屢費驚人句,天地元須使鬼錢。
    踏破九州無一事,只今分付結跏禪。

    884 《雨中次韻兩絕》 宋·洪咨夔

    積多云鶴巖前雨,種遍長松墓上田。
    豐歉相乘天有數,今年管取半三錢。

    885 《洪崖圖行》 宋·洪咨夔

    修髯危肩老仙人,布袍革帶烏靴巾。
    胸中不著半點塵,天地萬象肧腪春。
    扇者橘,書者栗,瓢者術,韁而掣者葛,

    886 《舒嘯》 宋·白玉蟾

    豁然登高臺,四天一何眇。
    舒懷摩丹田,靜境萬籟悄。
    前村生孤煙,半山吞殘照。
    倚劍呼黃鶴,遽然發長嘯。

    887 《蟠龍菴》 宋·白玉蟾

    五乳峰前第幾峰,碧潭深處有蟠龍。
    半巖冷落孔明雨,一枕蕭騷少說風。
    變化爪牙君子竹,埋藏頭角大夫松。
    高人凄此結茆屋,天下蒼生怨旱虹。

    888 《謁仙行贈萬書記》 宋·白玉蟾

    嶰管飛葭方孟簽,青女仍前行夜惡。
    連日東風料峭寒,黃鸝聲斷梅花落。
    客來武夷訪靈蹤,八字洞門無鎖鑰。
    溪頭昨夜添新雨,桃片滿溪紅灼灼。

    889 《折梅二首》 宋·白玉蟾

    夜半披衣憑玉欄,天風吹露灑瑯玕。
    前臺后臺月如水,云去云來梅影寒。

    890 《秋游六首》 宋·邵雍

    家住南城水竹涯,乘秋行樂未嘗虧。
    輕寒氣候我自家。
    半醉光陰人莫知。
    信馬天街微雨后,憑欄僧閣晚晴時。
    十年美景追尋遍,好向風前摘白髭。

    891 《謝王諫議見思吟》 宋·邵雍

    西齋前后半松筠,萬慮澄余始見真。
    不謂天光明凈處,又能時憶舊交親。

    892 《晚涼閒步》 宋·邵雍

    得處亦多矣,風前任鬢班。
    年過半百外,天與一生閒。
    瑩凈云間月,分明雨后山。
    中心無所愧,對此敢開顏。

    893 《次韻李秬靈山亭宴集寵戲之句》 宋·晁補之

    勝游誰繼竹林賢,峴首高情自邈然。
    寶剎千尋出天半,靈山三面落樽前。
    梅花摘得寧煩驛,桃葉呼來不用船。
    南楚何須說窮巷,且陪鈴合聽昆弦。

    894 《孫使君見招以不苕葷得醉因過南禪老飯小休庵》 宋·毛滂

    城南病客食不足,日與天隨爭把菊。
    饑腸昨作細泉響,豈識韭齏并豆粥。
    五州自有定遠侯,虎頭燕頷飛食肉。
    門前麴封何足道,酒出兵廚瀉春瀑。

    895 《桐君山邑人呼為小金山桐君所廬也》 宋·毛滂

    塔設新嚴跡半空,山前山后但孫桐。
    樓臺影壓浮天浪,鐘鼓聲隨過岸風。
    定有龍宮在深碧,初疑海市變青紅。
    眾醫不識人間病,遺籙誰知藥石功。

    896 《后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 宋·蘇轍

    掖垣初蓋斧斤張,棟宇猶聞松桂香。
    江海蹔來俱野客,云霄并直愧花堂。
    月明似與人煙遠,風細微聞禁漏長。
    諫草未成眠未穩,始知天上極清涼。

    897 《司馬溫公挽詞四首》 宋·蘇轍

    白發三朝舊,青山一布衾。
    封章留帝所,德澤在人心。
    未起謳吟切,來歸顧托深。
    楊公不久住,天意定難忱。

    898 《次韻子瞻賦雪二首》 宋·蘇轍

    麥苗出土正纖纖,春早寒官令尚嚴。
    云覆南山初半嶺,風干東海舊鹽。
    來時瞬息平吞野,積久欹危欲敗檐。
    強付酒樽判醉熟,更尋詩句斗新尖。

    899 《外孫文九伏中入村曬麥》 宋·蘇轍

    春田不雨憂無麥,入囷得半猶足食。
    伏中一曬不可緩,旱田蒼耳猶難得。
    人言春旱夏當潦,入伏未保天日好。
    老農經事言不虛,防風防雨如防盜。

    900 《贈石臺問長老二絕〈并敘〉》 宋·蘇轍

    石臺長老問公,本成都吳氏子,棄俗出家,手書《法華經》,字細如黑蟻,前后若一,將誦之萬遍,雖老而精進不倦,脅不至席者二十有三年。
    余來高安,以鄉人相好,蓋余懶而好睡,見之惕然自警,因贈之二小詩云。
    法達曾經見老盧,半生勤苦一朝虛。
    心通口誦方無礙,笑把吳鸞細字書。

    * 關于前半天的詩詞 描寫前半天的詩詞 帶有前半天的詩詞 包含前半天的古詩詞(102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