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刻字的詩詞(269首)
241
《燕坐》 宋·張镃
為君刻意五七字,甫壯知心一兩人。
百計縱疎終辦此,直疑賈孟是前身。
242
《三珍行》 宋·趙汝鐩
西清平生雅好奇,夜則忘寐晝忘饑。
搜今抉古竭心力,常恐世間一物遺。
云霧軒窗煙月戶,萬寶匯列牙簽垂。
循環邏視日千匝,拊摩拂拭心融怡。
243
《題萊公泉》 宋·趙汝鐩
馬鞍山下倚吟鞭,慨想前賢古道邊。
健筆南軒三大字,高風相國一泓泉。
征途著句雖無暇,詩版留名自可傳。
寺主相邀觀石刻,呼童汲水取茶煎。
245
《中巖》 宋·晁公溯
我聞慈姥巖,今作巖中游。
驚嗟未省見,入蜀今白頭。
松道夾蕭森,石門閉清比。
蘚字崖壁古,蟲書山葉秋。
246
《評書》 宋·陳宓
我非識字空有志,丱角已探翰墨場。
于今四十竟何益,聊取上代資平章。
率更清峭骨骼堅,云厭古柏微春陽。
虞君態度絕可愛,皎皎玉女乘鸞翔。
247
《遡蛺詩》 宋·鄧深
臚言峽山天下奇,欲觀愁隔三千里。
常恐因循孤此興,非假夤緣那得至。
偶逢月湖起仕宦,正指夔門愁凋敝。
忻然謂我便登陸陟。
249
《再次韻謝吳遁翁》 宋·方回
一自為農去國賒,九天無路獻忠嘉。
不爭老杜廣文飯,且共仰山鶖子茶。
字畫故家元佑腳,篇章時樣鄂州花。
它山待刻鐘樓作,震撼煙霞十萬家。
250
《旅次感事》 宋·方回
溪港周遭曲,田原迤邐賒。
猿猱崖刻削,烏鳥樹槎牙。
近水皆宜竹,先春已報茶。
千村經劫火,萬境嘆虛花。
251
《送繆鳴陽六言》 宋·方回
象山之學超詣,水心之學刻畫。
后村之詩卑陋,樗寮之字怪癖。
舉世隨聲雷同,眾啞啞我愬愬。
此四者皆不可,尤不可第一癖。
252
《贈刊印朱才俊》 宋·方回
科斗何年變篆字,至秦程邈翻為隸。
今人但習真草行,誰會六書三耦意。
篆所最難柱與圈,學打一圈費三年。
豈容臆決蔑師授,汩沒形象迷傍偏。
254
《贈壽昌墨客葉實甫》 宋·方回
古人削竹以為筆,木板為方竹為策。
其字科斗或鳥跡,或篆或籀煤傅漆。
未有今人所謂墨,晉發汲冢尚可識。
地中間獲鐘鼎刻,文為之具未為極。
256
《贈俞碧巖體仁刊圖書》 宋·方回
上古包羲卦初畫,五行之金刀為革。
兩儀四象生□□,□初一圈為太極。
八卦之上六十四,右乾左坤名曰易。
因重□定科斗書,削木為方竹為冊。
258
《游虎丘山寺》 宋·黃庚
滄生偷得片時間,古寺尋僧借景看。
樓閣倚云山氣濕,轆轤卷水澗聲寒。
地埋吳劍痕猶在,碑刻唐詩字未漫。
寄榻禪房不知曉,起來松日已三竿。
259
《兵餽行》 宋·李復
調丁團甲差民兵,一路一十五萬人。
鳴金伐鼓別旗幟,持刀帶甲如官軍。
兒妻牽衣父抱哭,淚出流泉血滿身。
前去不知路遠近,刻日要渡黃河津。
260
《圣容寺》 宋·李復
應感雖無地,棲真自有緣。
寶坊開泗水,香露散秦川。
草亂遺庵廢,珠明舊相圓。
豐碑傳異事,細字刻誠懸。
* 關于刻字的詩詞 描寫刻字的詩詞 帶有刻字的詩詞 包含刻字的古詩詞(26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