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別離者的詩詞(290首)

    101 《留別張孟兼》 明·吳植

    故人昔隱仙華山,高臥白云終日閑。
    我攜清都綠玉杖,相與嘯傲煙霞間。
    一朝忽被征書起,姓名直入明光里。
    清時冠帶圜橋門,濟濟橫經臨璧水。

    102 《志別》 明·張元凱

    祖道一尊酒,涼風江上生。
    楓林一葉丹,秋動千山聲。
    星離越溪水,雨散吳王城。
    我昔游燕趙,居人送我行。
    今我亦送客,酒盡淚欲傾。
    乃知送我者,掩袂多至情。

    103 《離黃州》 宋·張耒

    扁舟發孤城,揮手謝送者。
    山回地勢卷,天豁江面瀉。
    中流望赤壁,石腳插水下。
    昏昏煙霧嶺,歷歷漁樵舍。

    104 《送伯氏入都》 宋·黃庭堅

    貧賤難安處,別離更增悲。
    經營動北征,慈母待春衣。
    短菙驅瘦馬,青草牧中嘶。
    送行不知遠,可忍獨歸時。

    105 《答范叔范》 宋·劉克莊

    闊矣別離久,颯焉顏發蒼。
    殷勤大范子,問訊老劉郎。
    渴睡添新懶,清談減昔狂。
    今無望氣者,寶劍且深藏。

    106 《楓葉辭》 宋·白玉蟾

    丹楓隕葉紛墮飛,撩撥西風盡倒吹。
    云外飄飄呼莫回,四方沉冥雁為悲,辭柯一去遐不歸。
    已判此秋長別離,生者有盡死有期。
    憑高望遠深相思,手揮絲桐送斜暉。

    107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 宋·蘇轍

    吾兄昔在朝,屢欲請會稽。
    誓將老陽羨,洞天隱蒼崖。
    時事乃大謬,寧復守此懷。
    區區芥子中,豈有兩須彌。
    舉眼即見兄,何者為別離。
    尻輿駕神馬,孰為策與羈。
    弭節過蓬萊,海波看增虧。

    108 《次韻子瞻病中贈提刑段繹》 宋·蘇轍

    京東分東西,中劃齊魯半。
    兄來本相従,路絕一長嘆。
    前朝使者還,手把新詩玩。
    憐我久別離,卷帙為舒散。

    109 《九月一日與王季夷酌別為賦十六韻》 宋·張元干

    黃鵠摶秋風,一舉輒萬里。
    飛鳴蓬蒿間,燕雀徒為爾。
    王郎志凌云,英妙良可喜。
    片言只字奇,採掇殊未已。

    110 《招李漢臣飲與漢臣別九年相視癯然各已翁矣》 宋·吳則禮

    平生三毛爾,鬢發眉與須。
    標何忽霜雪,星星欲無余。
    手中木上座,枯槁正類渠。
    而吾方兩忘,隱幾者誰歟。

    111 《無害弟之官梓林伯氏無虧序送之極兄詔之義予》 宋·李流謙

    吾家老仙一世師,挺特風概老不衰。
    平生行已有本末,世人不知其天和。
    急流勇退人恨早,纖塵恐污白玉姿。
    精神強健腰腳輕。

    112 《湯婆子》 宋·顧逢

    皤然一器微,有用在冬時。
    永夜寒如許,孤衾暖不知。
    少年皆見棄,老者最相宜。
    卻恨無情處,春來便別離。

    113 《江舟撁夫有唱湖州歌者殊動家山之想賦吳歌行》 宋·袁說友

    我家苕霅邊,更更聞夜船。
    夜船聲欸乃,腸斷愁不眠。
    一聲三四咽,掩抑含凄切。
    宛轉斷復連,盡是傷離別。

    114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115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宋詞三百首宋詞精選婉約女子離別思念

    116 《祭十二郎文》 唐·韓愈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
    既又與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

    古文觀止高中文言文祭文悼亡

    117 《芙蓉女兒誄》 清·曹雪芹

    維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競芳之月,無可奈何之日,怡紅院濁玉,謹以群花之蕊,冰鮫之縠,沁芳之泉,楓露之茗,四者雖微,聊以達誠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宮中撫司秋艷芙蓉女兒之前曰:竊思女兒自臨濁世,迄今凡十有(通“又)”六載。
    其先之鄉籍姓氏,湮淪而莫能考者久矣。
    而玉得于衾枕櫛沐之間,棲息宴游之夕,親昵狎褻,相與共處者,僅五年八月有奇。
    憶女兒曩生之昔,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

    長詩

    118 《贈白馬王彪·并序》 魏晉·曹植

    黃初四年五月,白馬王、任城王與余俱朝京師、會節氣。
    到洛陽,任城王薨。
    至七月,與白馬王還國。
    后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意毒恨之。

    抒情長詩離別親情悼念

    119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120 《悲憤詩》 兩漢·蔡琰

    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
    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
    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疆。
    海內興義師,欲共討不祥。

    自傳騷體苦難生活敘事長詩

    * 關于別離者的詩詞 描寫別離者的詩詞 帶有別離者的詩詞 包含別離者的古詩詞(29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