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判處的詩詞(270首)

    141 《次韻朱通判寄示盤龍山觀瀑詩》 宋·項安世

    百尺山頭下玉龍,吾人到此得參同。
    河來積石崑崙頂,日出蓬萊碧海東。
    直自陰陽隨處有,強分泉火本來空。
    君看擊石還呵硯,燥濕先生一性中。

    142 《周和叔通判雪寒索酒戲用來韻以將朋尊》 宋·陳傅良

    持杯雖念故人寒,欲予還不似印刓。
    此債豈應行處有,麯春何日寄云安。

    143 《宿翠巖寺呈李弘齋簽判》 宋·裘萬頃

    匡廬勝處君曾到,誰是淵明與遠公。
    幸有和陶詩卷在,好依蓮社此山中。

    144 《送胡判官赴官永嘉》 宋·趙汝鐩

    君赴蓮池戍,離愁正值秋。
    持觴送南蒲,鳴櫓下東甌。
    才俊推烏幕,風流訪謝樓。
    欲窮奇絕處,須上雁山頭。

    145 《送蕓老通判》 宋·孔武仲

    御史連章乞此行,制書優遣副專城。
    京者豈乏翱翔處,忠義先期去就明。
    祖帳杯槃留晚色,關山草木動秋聲。
    西州莫作經年計,早晚君王召賈生。

    146 《書孫州判澹翁再擒寇事跡》 宋·陳杰

    古豐怪事未前聞,誰遣盜起紛如云。
    民無掩骭盜乘馬,民無寸鐵盜鑄冶。
    英英別乘紫髯風,萬甲兵藏學古胸。
    前年借才從伯府,今年駕車就熟路。

    147 《和泉州施通判》 宋·陳宓

    君侯來佐刺桐鄉,小試聊看主貢場。
    新辟千間歡萬士,盡醫百囊處奇方。

    148 《呈章通判》 宋·陳宓

    蚤歲曾從諸老游,溫恭儒雅更風流。
    閩中善政皆堪紀,身外虛名底用求。
    滿榼載春行樂處,長途未暑候如秋。
    經年每恨過從少,況是難為兩月留。

    149 《寄同年宗兄桐江府判去言五首》 宋·方回

    好山多處說嚴陵,官事閒時定一登。
    野寺豈無僧十百,愛僧須是愛詩僧。

    150 《辛卯入杭呈王察判》 宋·陸文圭

    中州人物古獨今,復見風流正始音。
    當日乘總持繡斧,他年化鶴度青林。
    誰知救世安民術,即是求仙訪道心。
    鯨浪駕風吹未散,溪山何處獨追尋。

    151 《辛卯入杭呈王察判》 宋·陸文圭

    古人糟粕在遺經,圣學非由積累成。
    每向同中參孔釋,時于異處別朱程。
    一川水滿源頭活,半夜天高月色明。
    下學工夫遲十載,小儒終是霧中行。

    152 《挽趙通判五首》 宋·彭龜年

    弦歌到處即熙然,桑柘青含淡淡煙。
    肯倩奇花樹民怨,為人歲歲作春妍。

    153 《挽趙通判五首》 宋·彭龜年

    向來三又泣陽關,猶望歸來肯自寬。
    今日重過更席處,卻思人世別離難。

    154 《送通判劉國博》 宋·釋重顯

    為星當貳職,權化不相饒。
    白屋如多恨,清風何處消。
    岸鷗窺天旆,天辟看陞朝。
    別有生靈意,寒枝未變條。

    155 《次韻簽判梁寺丞阻水見寄》 宋·蘇頌

    京府偕趨幕,彌年接坐隅。
    駑駘攀驥足,魚目混驪珠。
    風誼敦貪薄,吹噓變朽枯。
    交親齊魯衛,政事擬阿蒲。

    156 《次韻簽判同登介亭》 宋·蘇頌

    紛紛塵事厭煩冥,何處能令爽氣生。
    簿領欲迷頭不舉,煙霞才望眼偏明。
    門臨滄海千重險,地壓高丘一再成。
    若論三山方外境,須將此地擬浮瀛。

    157 《和梁簽判潁州西湖十三題·擷芳亭》 宋·蘇頌

    春來何處最花繁,湖水西頭百畝園。
    無限游人折紅蕊,可憐桃李自無言。

    158 《送朱郎中壽昌通判河中府》 宋·蘇頌

    邶詩詠凱風,以成孝子志。
    鄭人復君母,傳稱能錫類。
    中郎常有懷,生不識所恃。
    登朝雖厚祿,當食每忘饋。

    159 《和梁簽判潁州西湖十三題·女郎臺》 宋·蘇頌

    荒臺孤映拂晴霓,曾是諸侯筑館基。
    一郡人夸最高處,年年長作會春期。

    160 《和梁簽判潁州西湖十三題·去思堂》 宋·蘇頌

    丞相臨人以惠和,三年鄉校起弦歌。
    至今旌旆曾游處,猶道當時樂事多。

    * 關于判處的詩詞 描寫判處的詩詞 帶有判處的詩詞 包含判處的古詩詞(27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