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分錯的詩詞(262首)

    101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102 《治安疏》 明·海瑞

    戶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謹奏;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
    惟其為天下臣民萬物之主,責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將有所不稱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無不備,而以其責寄臣工,使之盡言焉。

    奏疏

    103 《指南錄后序》 宋·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時北兵已迫修門外,戰、守、遷皆不及施。
    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
    會使轍交馳,北邀當國者相見,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愛國抒情議論

    104 《魯靈光殿賦》 兩漢·王延壽

    魯靈光殿者,蓋景帝程姬之子恭王馀之所立也。
    初,恭王始都下國,好治宮室,遂因魯僖基兆而營焉。
    遭漢中微,盜賊奔突,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見隳壞,而靈光巋然獨存。
    意者豈非神明依憑支持,以保漢室者也。

    敘事建筑贊美

    105 《西京賦》 兩漢·張衡

    有馮虛公子者,心侈體忲,雅好博古,學乎舊史氏,是以多識前代之載。
    言于安處先生曰: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此牽乎天者也。
    處沃土則逸,處瘠土則勞,此系乎地者也。
    慘則鮮于歡,勞則褊于惠,能違之者寡矣。

    敘事抒情贊揚國家

    106 《二鬼》 明·劉基

    憶昔盤古初開天地時,以土為肉石為骨,水為血脈天為皮
    ,昆侖為頭顱,江海為胃腸,蒿岳為背膂,其外四岳為四
    肢。
    四肢百體咸定位,乃以日月為兩眼,循環照燭三百六十骨

    107 《觀棋大吟》 宋·邵雍

    人有精游藝,予嘗觀弈棋。
    筭馀知造化,著外見幾微。
    好勝心無已,爭先意不低。
    當人盡賓主,對面如蠻夷。

    108 《水調歌頭·弓劍出榆塞》 宋·劉過

    弓劍出榆塞,鉛槧上蓬山。
    得之渾不費力,失亦匹如閑。
    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錯,世事沐猴冠。
    老子不分別,內外與中間。

    109 《游涇川水西寺蕳葉八宣慰劉七都事章卞二元師》 明·宋濂

    水陸行兼旬,招搖月如醉。
    筋弛遂莫支,神癡但思睡。
    若非游名山,曷以豁幽閉。
    涇川名漢縣,寶勝標唐寺。

    110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
    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111 《鴛湖曲》 清·吳偉業

    駕鴦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
    柳葉亂飄千尺雨,桃花斜帶一路煙。
    煙雨迷離不知處,舊堤卻認門前樹。
    樹上流鶯三兩聲,十年此地扁舟住。

    112 《紅甲》 明·瞿佑

    金盆和露搗仙葩,解使纖纖玉有瑕。
    一點愁凝鸚鵡喙,十分春上牡丹芽。
    嬌彈粉淚拋紅豆,戲掐花枝鏤絳霞。
    女伴相逢頻借問,幾回錯認守宮砂。

    113 《贈郡帥郭侯》 宋·閻蒼舒

    東南形勝惟揚州,介江負淮作襟喉。
    有國以來幾百戰,吊古千載空悠悠。
    哀哉荒主與蕩子,鈍盡鐵劍崇倡優。
    迷樓九曲爛如畫,珠簾十里半上鉤。

    114 《浪淘沙·嬌額尚涂黃》 宋·馬子嚴

    嬌額尚涂黃。
    不入時妝。
    十分輕脆奈風霜。
    幾度細腰尋得蜜,錯認蜂房。

    東閣久凄涼。
    江路悠長。
    休將顏色較芬芳。
    無奈世間真若偽,賴有幽香。

    115 《水調歌頭·采取鉛須密》 宋·夏元鼎

    采取鉛須密,誠意辨妍媸。
    休教錯認,奪來鼎內及其時。
    二物分明真偽,一得還君永得,此事契天機。
    記取元陽動,妙用在虛危。

    116 《上尚郎中》 宋·劉鑒

    衰年何用響錚錚,一錯元來鑄不成。
    為役誰憐燭之武,浮言枉累鐵元城。
    鑠金有口難從眾,轑釜無羹枉怨兄。
    一點紅爐屬君手,放教躍冶要分明。

    117 《沁園春·叉手者誰》 元·李道純

    叉手者誰,合掌者誰,擊拳者誰。
    只這些伎倆,人猶錯會,無為妙理,孰解操持。
    我為諸公,分明舉似,老子瞿曇即仲尼。
    思今古,有千賢萬圣,總是人為。

    118 《水調歌頭 贈秋蟾周先生》 元·李道純

    鉛汞了無質,爐鼎假安名。
    殆因動靜迷人,不覺墮聲聞。
    這個先天妙理,日用著衣吃飯,相對甚分明。
    接物應機處,不動感而靈。

    119 《三十字母》 清·錢長澤

    布局先存根地,可關可拆最利,六三勝是九三投,鐵網七三非計。

    行子要得實地,垂蓮大角用意,神頭倚蓋扭雙飛,尖軋飛關審細。

    120 《訪姚文初于絳趺堂,遂哭現聞師》 清·閻爾梅

    萬里風聞海上兵,江南消息未分明。
    行藏唯恐慚師友,離亂無因問死生。
    再返皋橋迷舊廡,重逢市倅失真名。
    潛蹤直入趺堂拜,錯愕相看愾一聲。

    * 關于分錯的詩詞 描寫分錯的詩詞 帶有分錯的詩詞 包含分錯的古詩詞(26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