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鳳的詩詞(599首)

    201 《鵲橋仙·簫羽扇》 宋·無名氏

    簫羽扇,霓裳云袂,謾爾人間游戲。
    行看兩國錫鸞封,信知道、母因子貴。
    潘輿彩舞,瑤池春媚。
    笑語蘭孫共醉。
    大椿一萬六千年,自今日、從頭數起。

    202 棲梧/蝶戀花》 宋·無名氏

    姑射仙人游汗漫。
    翩翩,銀海光凌亂。
    龜手兒童貪戲玩。
    風檐更折梅梢看。
    漠漠銀沙平晚岸。
    笑擁寒蓑,聊作漁翁伴。
    橫玉愁云吹不斷。
    歸舟又載蘋花滿。

    203 凰臺憶吹簫/凰臺上憶吹簫》 宋·無名氏

    紅蓓珠圓,素蕤玉凈,南荒已報春還。
    便迤邐,云開五嶺,雪霽群蠻。
    喜見東君信息,應不管、潘鬢新班。
    憑誰寄,心縈秋水,目斷春山。

    204 《題蛻龍洞·鳴洞》 宋·無名氏

    來儀瑞翠巔,洞中阻隘石門全。
    傍通小徑無窮極,溜響玎珰有穴泉。

    205 《換巢鸞·桐扣亭前》 清·朱彝尊

    桐扣亭前。
    記春花落盡,才返吟鞭。
    鴨頭凝練浦,鵝眼屑榆錢。
    蘭期空約月初弦。

    206 《晨起裴吳二直講過門云閣韓舍人物故作五》 宋·梅堯臣

    平生交友淚,又哭寢門前。
    魯叟不言命,楚人空問天。
    月沉滄海底,星隕太微邊。
    莫恨終埋沒,文章自可傳。

    207 《宋著作寄茶》 宋·梅堯臣

    春雷未出地,南土物尚凍。
    呼噪助發生,萌穎強抽{上艸下共}。
    團為蒼玉璧,隱起雙飛
    獨應近臣頒,豈得常寮共。

    208 《晨起裴吳二直講過門云閣韓舍人物故作五章》 宋·梅堯臣

    平篲交友淚,又哭寢門前。
    魯叟不言命,楚人空問天。
    月沉滄海底,星隕太微邊。
    莫恨終埋沒,文章自可傳。

    209 《余之親家有女子能點酥為詩并花果麟等物一》 宋·梅堯臣

    翦竹纏金大於掌,紅縷龜紋挑作網。
    瓊酥點出探春詩,玉刻小書題在牓。
    名花雜果能眩真,祥獸珍禽得非廣。
    礧落男兒不足為,女工余思聊可賞。

    210 《龍茶》 宋·王禹偁

    樣標龍號題新,賜得還因作近臣。
    烹處豈期商嶺外,碾時空想建溪春。
    香於九畹芳蘭氣,圓似三秋皓月輪。
    愛惜不嘗惟恐盡,除將供養白頭親。

    211 皇陂》 宋·王禹偁

    次公治潁川,仁政被一方。
    神物不藏瑞,茲焉集皇。
    在昔奏簫韶,舜庭來蹌蹌。
    西伯有至化,亦見鳴岐陽。

    212 《寄題杭州通判胡學士官居詩四首·咮堂》 宋·文同

    胡侯外補來錢塘,所居之山名凰。
    不知元本發何處,蛇頸魚尾盤高岡。
    婆娑欲下大江飲,萬里一息頭低昂。
    誰將浮圖壓兩翅,直使貼地不得翔。

    213 《金花》 宋·文同

    花有金為小叢,秋色已深方盛發。
    英英秀質實具體,文采爛然無少缺。
    纖莖翩翩翠景動,紅白粉亂如點纈。
    誰云脆弱易飄墮,自卵至翼亦數月。

    214 凰臺》 宋·白玉蟾

    去臺空事尚存,晨鐘暮鼓換罏薰。
    魚龍吞吐四海水,鸞鶴歌嘯三天云。
    花覺月寒春又老,沙知潮落夜將分。
    紫霞真人去路杳,步虛一聲聞不聞。

    215 《題棲亭四首》 宋·白玉蟾

    亭前綠密玉成叢,宿枝頭煙雨空。
    簫管一聲人未寢,滿林明月浸清風。

    216 《題棲亭四首》 宋·白玉蟾

    潘氏亭前飲一宵,酒酣對竹嘯瓊簫。
    不知棲來多少,風去人歸竹寂寥。

    217 《題棲亭四首》 宋·白玉蟾

    聲傳琴瑟風生枕,影瀉瑯玕月滿庭。
    飛來枝外宿,夜深點破一林青。

    218 簫閣翫月四首》 宋·白玉蟾

    暮靄收無歸鳥盡,簫閣上聽松濤。
    宿枝不穩鴉飛起,照水當中月上高。

    219 簫閣翫月四首》 宋·白玉蟾

    簫吹斷無人見,但有寒光拂太虛。
    仰面笑天天亦笑,此心如月月何如。

    220 《三日侍光殿曲水宴應制詩》 南北朝·沈約

    光遲蕙畝。
    氣婉椒臺。
    皇心愛矣。
    帝曰游哉。

    * 關于鳳的詩詞 描寫鳳的詩詞 帶有鳳的詩詞 包含鳳的古詩詞(59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