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凄滄的詩詞(106首)

    41 《望廬山》 清·姚鼐

    我行昨出廬山西,藤竹蒼蒼陰虎溪。
    東林鐘聲晚出寺,高崖木葉秋平溪。
    白云萬疊倏然合,窈眇回聽清猿啼。
    洪州三月憶惝惚,徑駕歸艇輕于翳。

    42 《鶯啼序》 宋·葉潤

    離騷困吟夢醒,訪臺城舊路。
    問流水、東入滄溟,還解流轉西否。
    烏衣夢、浪傳故國,晴煙冉冉宮墻樹。
    念吟魂凄斷,待隨燕子來去。

    43 《虞美人 其一》 近代·汪精衛

    周遭風雨城如斗,凄愴江潭柳,昔時曾此見依依,爭遣如今憔悴不成絲。

    等閑歷了滄桑劫,楓葉明于血,欲憐畫筆太纏綿,妝點山容水色似當年。

    44 《秋興》 宋·彭秋宇

    西風卷地送凄涼,目斷歸帆落日黃。
    雁過江天云漠漠,龍游滄海水茫茫。
    故人入夢三更月,近事驚心兩鬢霜。
    試把濁醪澆磊磈,樽中猶帶芷蘭香。

    45 《基隆道中》 現代·于右任

    云興滄海雨凄凄,港口陰情更不齊。
    百世流傳三尺劍,萬家辛苦一張犁。
    雞鳴故國天將小,春到窮檐路不迷。
    宿愿尤存尋好句,希夷大笑石橋西。

    46 《過史相國墳》 清·陸廷掄

    廣陵城北一孤墳,云是先朝舊督臣。
    冢中斷碑題漢字,路旁荒草拜行人。
    滄波嗚咽三江戍,碧血凄涼萬古春。
    一自前軍星墜后,至今無復見綸巾。

    47 《蓬萊行》 宋·錢公輔

    蓬萊謫居香案吏,此語昔自微之始。
    后人慷慨慕前芬,高閣雄名由此起。
    一從圮廢知幾年,棟摧礎斷埋空山。
    遺蹤馀址杳何處,惟有竹樹荒蕪閒。

    48 《寄懷呂六松》 宋·翁森

    西風吹薄暝,萬葉賦秋聲。
    高鵠云邊少,孤蟬雨后清。
    年光凄短思,世態重離情。
    石壁滄洲闊,休寒白鷺盟。

    49 《題東山》 宋·俞烈

    文會得吾黨,凈居清書長。
    平生愛山僻,暇日聊徜徉。
    風流謝康樂,肥遯計亦良。
    鐘鼎成淹留,江湖晚相望。

    50 《風雨渡揚子江》 元·吳萊

    大江西來自巴蜀,直下萬里澆吳楚。
    我從揚子指蒜山,舊讀《水經》今始睹。
    平生壯志此最奇,一葉輕舟傲煙雨。
    怒風鼓浪屹于城,滄海輸潮開水府。

    51 《讀瞿存齋剪燈新話作歌》 明·桂衡

    山陽才人疇與侶,開口為今闔為古。
    春以桃花染性情,秋將桂子熏言語。
    感離撫遇心怦怦,道是無憑還有憑。
    沉沉帳里晝吹笛,煦煦窗前宵剪燈。

    52 《登青州城樓》 明·金大輿

    麗譙滄海畔,南客一登臨。
    四野平沙合,孤城遠樹深。
    古隍無積水,飛閣有棲禽。
    日落山風急,凄凄傷遠心。

    53 《柏子庭畫松障歌》 明·九皋聲公

    高堂誰畫青松障,越柏下筆開殊狀。
    小枝交錯鐵不如,大枝森竦劍相向。
    筆驅元氣天為泣,龍擘海水神俱王。
    滄江風雨六月來,白日雷霆九天上。

    54 《有渡》 明·懶庵禪師

    有渡方舟小,無家道路長。
    大荒天渺渺,滄海日茫茫。
    水母浮還沒,風鴛出復藏。
    不須寒雁叫,客意已凄涼。

    55 《酬《夜坐懷孝常》》 明·馬治

    東齋見微月,露坐稀華星。
    感物增惋傷,懷人在巖扃。
    高情沐垂照,寤寐不遑寧。
    中夜夢良覿,君歌謂予聽。

    56 《驪山老妓行(補唐天寶遺事,戲效白樂天作)》 明·孫蕡

    秋風楊柳凋金縷,冷露芙蓉落芳渚。
    寒香晚色何所如,驪山唐姬教坊女。
    蛾眉淡掃山遠碧,蟬鬢半拋云亂吐。
    時妝無復新妖嬈,曩態猶存舊嬌嫵。

    57 《送曾與忠》 明·晏鐸

    送送臨歧路,滄江欲暮時。
    我懷殊未已,君去獨何之?鄉國多歸夢,天涯少故知。
    別來明月夜,無那思凄其。

    58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59 《芙蓉城》 宋·蘇軾

    芙蓉城中花冥冥,誰其主者石與丁。
    珠廉玉案翡翠屏,霞舒云卷千娉婷。
    中有一人長眉青,炯如微云淡疏星。
    往來三世空鏈形,竟坐誤讀黃庭經。

    60 《芙蓉城(并敘)》 宋·蘇軾

    世傳王迥子高,與仙人周瑤英游芙蓉城。
    元豐元年三月,余始識子高,問之信然,乃作此詩。
    極其情而歸之正,亦變風止乎禮義之意也。
    芙蓉城中花冥冥,誰其主者石與丁。

    * 關于凄滄的詩詞 描寫凄滄的詩詞 帶有凄滄的詩詞 包含凄滄的古詩詞(10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