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冷火的詩詞(561首)
401
《送教長老入山》 宋·毛滂
秋容正搖落,山意恰凄清。
冰徹萬緣冷,云隨兩屐輕。
冥鴻那復下,膏火莫重明。
天地郵亭爾,百年真倦生。
402
《次韻子瞻贈張憨子》 宋·蘇轍
得罪南來正坐言,道人閉口意深全。
天游本自有真樂,羿彀誰知定不賢。
構火暾暾初吐日,飛流滾滾旋成川。
此心此去如灰冷,肯更逢人問復然。
403
《蠶麥二首》 宋·蘇轍
三界人家多鮮福,一時蠶麥得難兼。
鋤耰已愧非吾力,湯火尤驚取不廉。
貴客爭夸火浣布,貧家粗有水精鹽。
薄衫冷面消長夏,捫腹當知百不堪。
404
《冬至日》 宋·蘇轍
陰陽升降自相催,齒發誰教老不回。
猶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隴坂經年在,柑摘吳江半月來。
官冷無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潑新醅。
405
《次韻子瞻對月見憶并簡崔度》 宋·蘇轍
先師客陳未嘗飽,弟子于今敢言巧。
敗墻破屋秋雨多,夜視陰精過畢昴。
齏鹽冷落空杯盤,且依道士修還丹。
丹田發火五臟暖,未補漫漫長夜寒。
我生疲駑戀笙豆,崔翁游邊指北斗。
唯有王江亦未歸,閉門無客邀沽酒。
407
《遜往泉城獲麥》 宋·蘇轍
少年食稻不食粟,老居潁川稻不足。
人言小麥勝西川,雪花落磨煮成玉。
冷淘槐葉冰上齒,湯餅羊羹火入腹。
五年隨俗粗得飽,晨朝稻米才供粥。
408
《正月十六日》 宋·蘇轍
上元已過欲收燈,城郭游人一倍增。
陌上紅塵霏似霧,云間明月冷如冰。
誰言世上驅馳客,老作庵中寂定僧。
漏水半消燈火冷,長空無滓色澄澄。
409
《次韻講律李司理憲見贈》 宋·蘇轍
強將羔雁聘黃晞,破褐疏巾倚夕暉。
禮律縱橫開卷盡,齏鹽冷落待賢非。
日高幾案弦歌罷,夜永窗扉燈火微。
猶喜江邊莫春近,舞雩風雨得同歸。
410
《始皇》 宋·楊億
衡石量書夜漏深,咸陽宮闕杳沉沉。
滄波沃日虛鞭石,白刃凝霜枉鑄金。
萬里長城穿地脈,八方馳道聽車音。
儒坑未冷驪山火,三月青煙繞翠岑。
411
《代書寄趙宏》 宋·曾鞏
憶承昨歲致書召,遂入江城同一笑。
羸奴小馬君所借,出犯朝寒鞅頻掉。
從來萬事固已拙,況乃病敦顏不少。
去隨眾后已自枉,更苦世情非可料。
412
《南澗》 宋·韓元吉
高巖跨層巔,一徑入蒼翠。
三休徹上頭,卻立睨平地。
當年寶藏興,中夜出光氣。
至今石疑裂,篝火尚能記。
盈虛誰可測,開闔神自秘。
空房有殘僧,肌冷夜無寐。
414
《喜雪》 宋·韓元吉
苦寒無那歲崢嶸,一夜陰風雪滿城。
莫部牛羊迂使節,卻思鵝鴨溷軍聲。
庭空賸喜羅琪樹,履敝猶堪步玉京。
更碾新芽試湯火,從來冷淡是書生。
415
《苦熱》 宋·黃公度
玉井晨不冷,茅檐午欲焚。
月搖看畫箑,榴吐認紅裙。
迥野都如火,奇峰空自云。
衣巾負芒刺,曝背有人耘。
416
《次韻千巖雜謠》 宋·姜夔
平生中散七不堪,鳳塵時時伴燕談。
道士有神傳火棗,故人無字入云藍。
雨涼竹葉宜三酌,日落荷花倚半酣。
極欲扁秀南蕩去,冷鷗輕燕略相諳。
417
《蘇武洲氈房夜坐》 宋·汪元量
明發啟帳房,冷氣迸將入。
饑鷹傍人飛,瘦馬對人立。
御寒挾貂裘,蒙頭帽氈笠。
凄然絕火煙,陰云壓身濕。
賴有葡萄醅,借暖敵風急。
419
《大柿行》 宋·王之道
君不見鄭虔學書晚彌篤,歲收柿葉貯三屋。
興來寢食兩俱忘,但覺毛公老而禿。
又不見梓人造車度群木,木中無火柿所獨。
舊言蓋軫象乾坤,須信斡旋歸一軸。
* 關于冷火的詩詞 描寫冷火的詩詞 帶有冷火的詩詞 包含冷火的古詩詞(56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