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冷官的詩詞(681首)

    21 《括酹江月》 宋·林正大

    諸公臺省,問先生何事,冷官如許。
    甲第紛紛梁肉厭,應怪先生無此。
    道出羲皇,才過屈宋,空有名垂古。
    得錢沽酒,忘形欲到爾汝。

    22 《送晃告院得南康》 宋·危稹

    我是康廬舊冷官,夢魂今尚憶云端。
    山將草色到天碧,泉帶松聲出谷寒。
    仙觀幾年留鶴隱,古潭有日起龍蟠。
    中君肯著詩料理,乞我蠻箋半幅看。

    23 《和劉后村梅花百詠》 宋·方蒙仲

    三的朝露借恩光,剩種江梅作洞房。
    待得百年俱玉雪,冷官亦自有甘棠。

    24 《送蕭晉卿西行》 宋·李伯玉

    上馬能擊賊,下馬能草檄。
    蕭郎負此文武之全才,當臥元龍樓百尺。
    屏山閱盡眼中人,磊落深沉只識君。
    冷官不受人料理,拄笏時看西山云。

    25 《挽趙秋曉》 宋·李春叟

    驀地剛風折羽翰,懶將動業鏡中看。
    時危羞佩黃金印,乍可無氈作冷官

    26 《挽趙秋曉》 宋·梅時舉

    自古詩人仕不高,偉人底事占詩豪。
    同年親友俱三釜,半壁天傾空二毫。
    守我冷官巾與屨,任他巧宦帶而袍。
    一篇覆瓿生光焰,地下修文想和陶。

    27 《嘲教授》 宋·徐用亨

    誰把先生號冷官,令名深愧馥秋蘭。
    孟公豈是陳驚座,子夏元非杜小冠。
    涇渭合流雖若混,云泥夐絕不相干。
    寄言世上多風鑒,一笑何妨改眼看。

    28 《與王伯芻》 宋·楊愿

    冷官廳事客來稀,種綠陰陰結夏帷。
    忽得君詩愜人意,陶家風到北窗時。

    29 《次韻楊褒早春》 宋·蘇軾

    窮巷凄涼苦未和,君家庭院得春多。
    不辭瘦馬騎沖雪,來聽佳人暗踏莎。
    破恨徑須煩麹糵,增年誰復怨羲娥。
    良辰樂事古難并,白發青衫我亦歌。
    細雨郊園聊種菜,冷官門戶可張羅。
    放朝三日君恩重,睡美不知身在何。

    30 《謝張太原送蒲桃》 宋·蘇軾

    冷官門戶日蕭條,親舊音書半寂寥。
    惟有太原張縣令,年年專遣送蒲桃。

    31 《梅花絕句》 宋·陸游

    探春歲歲在天涯,醉里題詩字半斜。
    今日溪頭還小飲,冷官不禁看梅花。

    32 《書直舍壁》 宋·陸游

    三黜媿公議,再來仍冷官
    志無重奮發,身有轉衰殘。
    加飯支余息,添衣御早寒。
    歸休應漸近,不是強心寬。

    33 《登塔》 宋·陸游

    冷官無一事,日日得閑游。
    壯哉千尺塔,攝衣上上頭,眼力老未減,足疾新有瘳,幸茲濟勝具,俯仰隘九州。
    雪山西北橫,大江東南流。
    畫棟云氣涌,鐵鐸風聲遒。

    34 《蜀漢》 宋·陸游

    蜀漢崎嶇外,江湖莽蒼中。
    冷官家世事,獨立古人風。
    已老學猶力,久窮詩未工。
    悠悠千載後,此意與誰同?

    35 《李允蹈判院送酒四斗予答書乃誤以為二斗作小》 宋·陸游

    冷官誰顧雀羅門?一紙惟君肯見存。
    堪笑放翁昏至此,乘壺誤寫作朋樽。

    36 《王都慰惠詩求和逾年不報王屢來索而王許酒未》 宋·張耒

    酸寒杜陵老,痛飲遺身世。
    云安小縣曲米春,遙知美味無多子。
    猶令此老氣如虎,傲兀幾以醉為異。
    爭知侯家美酒如江湖,金鐺犀杓與之俱。

    37 《竹堂》 宋·張耒

    誰道清貧守冷官,遶家十萬翠瑯玕。
    直應流水深相與,不待清風已自寒。
    學得鳳鳴真自許,化成龍去不終蟠。
    知君何世無來者,可是王郎獨與歡。

    38 《送錢一杲卿》 宋·黃庭堅

    錢君佳少年,濯濯春月柳。
    開談屢逼人,落筆若揮帚。
    鳧雁菰蒲中,英材頗時有。
    同聲傾夙期,異姓接婚友。

    39 《同堯民游靈源廟廖獻臣置酒用馬陵二字賦詩二》 宋·黃庭堅

    洪河壯觀游,太府佳友朋。
    春色挽我出,東風如引繩。
    昏昏版筑氣,王事始繁興。
    大堤如連山,小堤如岡陵。

    40 《春日》 宋·王禹偁

    冷官閑似死灰,人言今日是春來。
    猶殘舊錫銀幡勝,且向山州當酒杯。

    * 關于冷官的詩詞 描寫冷官的詩詞 帶有冷官的詩詞 包含冷官的古詩詞(68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