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寫目的詩詞(330首)
182
《孫氏池亭》 宋·俞瑊
壁介山水間,幽棲愧尸祿。
眠食行坐處,山光水聲足。
嗟我心未厭,出郊搜勝躅。
嘗聞隱者居,未為人所目。
184
《梅江謠留別梅江諸友》 明·高棅
六月登玉京,炎蒸欺人不可行。
側聞梅江水,寒冰玉壺只如此。
梅江之水千丈深,人言此水直千金。
千金未必稱人意,我欲愛之清煩襟。
185
《同游六平山探得燭字》 明·高棅
出郭秋已深,寒原騁心目。
愛君幽棲地,市廛若林谷。
初月諧晚尋,同人遂成宿。
樓虛在山翠,書聲向喬木。
飛雨一峰來,微云度疏竹。
清鐙對殘尊,孤琴寫幽曲。
自得靜者心,何須游秉燭。
186
《錦雞圖》 明·胡儼
昔聞楚人不識鳳,忽見山雞重購之。
我今畫圖寫生態,羽毛五色光陸離。
扶桑天雞啼一聲,陽烏散彩天下晴。
此時山雞亦出谷,喔喔飛來耀林麓。
187
《義士歌》 明·劉炳
番陽胡公,字振祖。
當元之季,以義起兵,克復郡治,紀功,授饒州府判。
后從官軍轉戰至浮梁,與敵相拒,糧盡矢絕,義不辱,憤
罵,以身死之。
189
《南莊示子侄》 明·王問
歸來南城隅,幽懷似堪寫。
言有二子俱,豈謂儔侶寡。
庭花發故叢,新雛亂檐瓦。
日抽架上書,方春已徂夏。
191
《恭題宣廟畫所翁畫龍圖》 明·吳寬
黑云作雨初收腳,似有飛龍露頭角。
恍然拈筆欲寫之,目眩金鱗仍走卻。
所翁好龍非好真,真龍自為龍傳神。
小臣稽首不敢視,龍去鼎湖經幾春。
193
《題羲之觀鵝圖》 明·岳正
洛陽天子身衣青,典午橫被清談傾。
群公各抆新亭淚,諸王獨擅江東名。
王家子弟誰如玉,郎君解坦東床腹。
內史由來是散階,右軍未必非雌伏。
194
《送鄭叔車》 明·張孟兼
鄭子離襁褓,所怙惟乃父。
父昔仕燕京,半世去鄉土。
子家孝義門,十世居同聚。
派衍白麟支,望出滎陽譜。
195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198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宋·蘇軾
我歸自南山,山翠猶在目。
心隨白云去,夢繞山之麓。
汝從何方來,笑齒粲如玉。
探懷出新詩,秀語奪山綠。
覺來已茫昧,但記說秋菊。
有如彩樵人,入洞聽琴筑。
歸來寫遺聲,猶勝人間曲。
200
《和陶貧士七首》 宋·蘇軾
人皆有耳目,夫子曠與婁。
弱毫寫萬象,水鏡無停酬。
閑居惜重九,感此歲月周。
端如孔北海,只有樽空憂。
二子不并世,高風兩無儔。
我後五百年,清夢未易求。
* 關于寫目的詩詞 描寫寫目的詩詞 帶有寫目的詩詞 包含寫目的古詩詞(33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