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冒寒的詩詞(186首)

    21 《踏青游·嶺上梅殘》 宋·無名氏

    嶺上梅殘,堤畔柳眠嬌小。
    綻數枝、橫煙臨沼。
    既大雅,且秾麗,繁而不擾。
    冒寒來、游蜂紅蝶尚阻,年年占得春早。

    22 《十月梅/十月桃》 宋·無名氏

    千林凋盡,一陽未報,已綻南枝。
    獨對霜天,冒寒先占花期。
    清香映月浮動,臨淺水、疏影斜敧。
    孤標不似,綠李夭桃,取次成蹊。

    23 《和普公賦東園十題其十山茶》 宋·梅堯臣

    紅蘤勝朱槿,越丹看更大。
    臘月冒寒開,楚梅猶不奈。
    曾非中土有,流落思江外。

    24 《送子華》 宋·梅堯臣

    識君雖恨晚,說詩屢解頤。
    吾徒固難合,所合終不移。
    冒寒躍馬來,且言行有期。
    河上冰始坼,輕棹去未遲。

    25 《某伏睹判府司徒侍中置酒宴客即時雪作謹成七》 宋·強至

    相君東合冒寒開,朔雪貪隨樂事來。
    臘信未通先漏洩,臺光欲近卻遲回。
    勢輕漫擬凌歌袖,片小才能綴酒杯。
    寂寞相如孤客在,定應授簡屬鄒枚。

    26 《山居雜詩九十首》 宋·曹勛

    客惠雙井芽,千里冒寒暍。
    品格自高勝,香味兩奇絕。
    小小猷溪磨,團團掌中月。
    揮肘喜旋之,紛泊看落雪。

    27 《梅》 宋·曹勛

    吾家舍西多此梅,白玉花綴棠棣枝。
    冒寒糝糝已蘊玉,自開及謝酒屢持。
    羈棲臨安三換歲,向來一醉知無期。
    君家此花富冰艷,舉觴折贈如云披。

    28 《休致后效樂天體》 宋·曹勛

    從來受性豈其天,遇物常隨處處緣。
    未病遽為辭職去,欲歸亟引掛冠年。
    冒寒須放尋梅步,更窘常留買藥錢。
    恩許天臺遂幽筑,清風一棹送歸船。

    29 《十二月初四夜同吳資深陳明叔宿觀山》 宋·趙蕃

    一源何自發嵌空,漱月流風晝夜中。
    故有松聲雜清越,獨無梅影照玲瓏。
    鄉人但說觀山寺,客子深懷太史公。
    好事陳吳不易得,冒寒襆被肯來同。

    30 《梅》 宋·張镃

    冒寒崗路透溪橋,驢仆翩翩葉亂飄。
    還是去年初見處,青旗茅店恰相招。

    31 《真珠園和凈慈僧韻》 宋·張镃

    冒寒畦菜青黃色,意到春風才一息。
    踏雪山僧折簡來,不學渡江攜履只。
    我方開樽酒如泉,浩然得味無中邊。
    何須隨喜楞伽講,始似閒行白樂天。

    32 《陵祀歸得賜暖耳詩和方石韻四首(時和者頗眾》 明·李東陽

    烏紗巾上透涼芃,一發君恩力未辭。
    賜暖宮貂同日戴,冒寒郊馬有人騎。
    耳聞明主如絲詔,心似窮民挾纊時。
    明向玉階還再拜,羔羊重續退公詩。
    ¤

    33 《發牛山》 宋·蘇頌

    山坂縈紆道阻長,數程行處尚相望。
    晨裝方指南高外,宿館還趨北斗方。
    既乏遠謀慚肉食,空將衰鬢冒寒霜。
    卻尋十載曾行地,風物依然土境荒。

    34 《紹興乙居秋仲冒雨獨游陽華巖勝絕未讓淡山巖》 宋·游何

    西風卷癡云,欲壓不墮地。
    化作碧孱顏,融結在空際。
    是名陽華巖,造物一何異。
    東山雨腳斷,明月招我至。

    35 《冒雪馬上作》 宋·宋祁

    大雪浹天畿,晨驂望禁扉。
    二儀連皓氣,萬物共清輝。
    樓迥標銀闕,臺寒壓粉圍。
    瑞花真有意,偏著入朝衣。

    36 《離泗州冒大雪》 宋·張耒

    陰風駕長淮,鐵馬一百萬。
    孤舟犯其壘,白羽一揮散。
    崩騰中夜雪,千里照組練。
    乾坤合冥蒙,遠色辨波面。

    37 《九月十二日入南山憩一民舍冒雨炙衣久之》 宋·張耒

    石棱如刀不容步,上挽垂藤下無路。
    風寒雨滑徒旅愁,舍馬杖藜泥沒屨。
    躋攀顛墜不容發,目眩心寒驚反顧。
    亦知垂堂有遺戒,身仰微官欲誰愬。

    38 《寒江》 宋·晁說之

    寒江不可望,怖爾船中客。
    波濤已無時,風雨又幾日。
    人多冒險艱,我獨幸沉寂。
    蛟鼉得意豪,鴻雁歸期急。
    吾孫解蠻語,政可一戲劇。

    39 《禁中寒蟬》 宋·宋庠

    何處幽林蛻,來依禁樹鳴。
    風緌非冒寵,露腹祗知清。
    曉韻飄觚闕,殘嘶逗采甍。
    秋螳多怒臂,寂寞好全生。

    40 《涪陵令李坤幼隨母冒姓今復姓》 宋·項安世

    孝子生平三釜悲,故人解后一寒疑。
    亦知自講陶朱事,不同戲題臣向詩。
    舊天夫人稱李衛,如今弟子即羲之。
    姓同名獨吾何憾,厚德真堪慰所思。

    * 關于冒寒的詩詞 描寫冒寒的詩詞 帶有冒寒的詩詞 包含冒寒的古詩詞(18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