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養法的詩詞(227首)

    21 《雙林益老養直之后入都見朝貴覓詩》 宋·姜特立

    正平有詩孫,蘇氏代不管。
    來傳大士印,去說宰官法。
    霜令方清高,行色待明發。
    蚤賦歸來篇,莫負碧云合。

    22 《寄題張法曹瞻云軒》 宋·樓鑰

    張侯名軒意可知,如登太行看云移。
    我雖未得登軒墀,不鄙要我巴人詞。
    爾時膝下遨以嬉,欲斵數語語不隨。
    娛侍東嘉樂無涯,官舍偪仄親不怡。

    23 《用元韻寄周推蕭法》 宋·王炎

    隔岸好山羅數峰,繞檐修竹添深叢。
    云溪有此兔一窟,將雛德曜隨梁鴻。
    一饑難忍出謀食,志郁不伸成怪松。
    彼美湓城二君子,昔未識面先聞風。

    24 《滿庭芳 謝咸陽王法師》 元·馬鈺

    山侗入道,遠離巢窩。
    專心一志如何。
    決要煙消火滅,保養沖和。
    誰知因而借宿,稍相違、便起風波。

    25 《沁園春·養浩頤神》 元·侯善淵

    養浩頤神,離欲澄虛,物外定觀。
    見玉關傾落,霜千點聚,碧巖漂渺,雪降團團。
    混內豁然,空中有象,天地相交四獸攢。
    前朱引,后玄隨左右,虎繞龍蟠。

    26 《詠亡有禪師山齊養獼猴》 宋·釋智圓

    閑庭樹樹菓垂霜,聽法猶憐入草堂。
    異類豈能知禮節,每來相對坐禪床。

    27 《正月望夕供養大阿羅漢畫像作》 宋·宋庠

    端月戒熙陽,望舒秀圓極。
    洗心乘佳節,瞻像洗慈德。
    穆穆屋漏尊,虛堂與神寂。
    繪境紛自奇,法性非所得。

    28 《挽恭靖司法兄九首》 宋·劉宰

    日晏炊煙冷屋山,典書糴米奉慈顏。
    祗今童稚便安養,一飽誰知有許艱。

    29 《送陳養晦謁閬風舍先生四首》 宋·戴表元

    嚼雪餐冰二十年,空月日月自風煙。
    從君識盡搜詩法,不透薌巖不是仙。

    30 《送陳養晦謁閬風舍先生四首》 宋·戴表元

    大篇無法須自悟,小語有益最難尋。
    祗今人嫌此老謔,后來追憶直千金。

    31 《和曾端伯安撫養生歌》 宋·郭印

    大道靡涉多歧,迷涂爭求捷徑。
    采御未免搖精,道引止能祛病。
    服食一藏偏強,燒煉千金或罄。
    紛紛小法小功,往往匪清匪凈。

    32 《章法院中作》 宋·丘葵

    一入紫云深更深,游僧亦喜不相尋。
    已無塵事改人意,時有書聲雜梵音。
    浩氣養成天地小,欲心掃盡鬼神欽。
    人生能有幾七十,自愛當如百練金。

    33 《懷安養》 宋·釋文珦

    凈土雖周遍,標方必在西。
    一心無彼此,九品自高低。
    久別情無奈,重旭路不迷。
    依憑法藏愿,名字欲先題。

    34 《閑閑公為上清宮道士寫經并以所養鵝群付之諸》 宋·王洋

    會稽筆法老無塵,今代閑閑是后身。
    只有愛鵝緣已盡,舉群還付和來人。

    35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芳樹》 唐·元稹

    芳樹已寥落,孤英尤可嘉。
    可憐團團葉,蓋覆深深花。
    游蜂競攢刺,斗雀亦紛拏。
    天生細碎物,不愛好光華。

    36 《謁璿上人》 唐·王維

    少年不足言,識道年已長。
    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養。
    誓從斷臂血,不復嬰世網。
    浮名寄纓珮,空性無羈鞅。

    37 《過方尊師院》 唐·綦毋潛

    羽客北山尋,草堂松徑深。
    養神宗示法,得道不知心。
    洞戶逢雙履,寥天有一琴。
    更登玄圃上,仍種杏成林。

    38 《同房憲部應旋》 唐·儲光羲

    衡山法王子,慧見息諸苦。
    落發自南州,燕居在西土。
    養正不因晦,得中寧患旅。
    曠然長虛閑,即理寄行補。

    39 《贈僧皎然》 唐·顏真卿

    秋意西山多,別岑縈左次。
    繕亭歷三癸,趾趾鄰什寺。
    元化隱靈蹤,始君啟高致。
    誅榛養翹楚,鞭草理芳穗。

    40 《舂陵行》 唐·元結

    軍國多所需,切責在有司。
    有司臨郡縣,刑法競欲施。
    供給豈不憂,征斂又可悲。
    州小經亂亡,遺人實困疲。

    * 關于養法的詩詞 描寫養法的詩詞 帶有養法的詩詞 包含養法的古詩詞(22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