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養成的詩詞(865首)
841
《送邵裔員外尉長洲》 宋·蘇頌
洞庭山側第新成,門對湖陰水鑒明。
紫綬使君還政日,彩衣仙尉拜官榮。
丘園自適親心樂,桴鼓稀鳴吏局清。
退食不妨晨夕養,人生從宦此難并。
843
《疏懶一首》 宋·蘇籀
省寺周行占姓名,老耽攝養道幾成。
生緣瑣悄同甕算,居處閒靜惟瓶笙。
求己洗心祛習氣,知非窮理勇移更。
鴻生彥士乖游好,道秩禪流諧此情。
844
《送別袁公四詩》 宋·孫應時
幾年靜鎮絕喧囂,百吏承風服教條。
惠養疲羸深保障,搜延英俊盛旌招。
憂先儲粟千倉滿,威讋邊烽萬里消。
已揭成規在藩屏,政須人望神班朝。
845
《弦歌堂》 宋·王洋
曹務日以渾,令君心自清。
散彼愁歡氣,化作難愉聲。
歡愉何所寄,寄此弦歌鳴。
歌如珠累累,弦以桐鏗鏗。
848
《觀瑞香杏花二首·瑞香》 宋·王洋
陌上春風已半酣,薰籠院靜怯輕寒。
織成花錦傳香密,養就嬌羞對客人。
山路不知清夢遠,宮衣猶惜舊花殘。
若將品第分高下,須向芝蘭格外看。
849
《光武》 宋·徐鈞
功成論道息干戈,武將森森學問多。
養得文風名節盛,自三代下莫能過。
850
《小石塘源》 宋·于石
萬山郁回合,群木尤老蒼。
細路百盤折,崎嶇陟羊腸。
涼陰覆峭壁,縈回澗流長。
綠蘿下百尺,笑挹清泉香。
851
《善頌堂》 宋·袁說友
家法傳忠孝,朝英仰正平。
抗詞嚴廟制,勇去樂親榮。
一室從新扁,群公詠落成。
清風天籟靜,斜日雪山橫。
養志閔曾重,浮名廣受輕。
聞風千載下,凜凜萬夫驚。
852
《寄題黃舜卿雙溪閣》 宋·曾豐
山無背宅宅何勝,門未納溪溪是剩。
一閣翚飛若見招,雙溪蟠屈如回應。
有酒不容閣生塵,無詩莫與溪寫真。
秋碧澄寒石齒齒,春黃漲暖風鱗鱗。
856
《歧竹》 宋·曾豐
漢關之茅茅之英,豐城之劍劍之精。
雙茅雙劍龍變化,一陰一陽數生成。
我家稚竹老龍殼,中而歧之相掎角。
玉爪虬為夭矯枝,金鱗蛻作斕斑籜。
858
《月巖》 宋·曾豐
巖腹刳為半月形,全功天且不能成。
勿嗟圓處便生缺,猶幸晦中堪養明。
更朔還多終有望,受虧已久得無盈。
愿言鏈石補教足,使我眾生眼界平。
859
《食苦筍》 宋·張九成
吾鄉苦筍佳,出處惟石屋。
玉肌膩新酥,黃衣緣深綠。
林深恐人知,頭角互出縮。
煙雨養春姿,此物未成熟。
* 關于養成的詩詞 描寫養成的詩詞 帶有養成的詩詞 包含養成的古詩詞(86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