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興工的詩詞(376首)

    81 《紹興十三年發皇后冊寶十三首》 隋代·佚名

    天子當陽,群工就列。
    冊寶既陳,鐘鼓德設。
    上公奉事,容莊心協。
    克相盛禮,光昭玉牒。

    82 《紹興淳熙分命館職定撰十七首》 隋代·佚名

    箅物昭陳,工祝告具。
    維羊維牛,孔碩孔庶。
    有嘉維聲,加食宜飫。
    斂時五福,永膺豈胙。

    83 《紹興淳熙分命館職定撰十七首》 隋代·佚名

    箅物昭陳,工祝告具。
    維羊維牛,孔碩孔庶。
    有嘉維聲,加食宜飫。
    斂時五福,永膺豈胙。

    84 《紹興祀神州地祗十六首》 隋代·佚名

    肅肅嘉承,唯德其物。
    工祝以告,翳民之力。
    神哉廣生,孔蕃且碩。
    奠于嘉壇,吐之則弗。

    85 《紹興祀神州地祗十六首》 隋代·佚名

    肅肅嘉承,唯德其物。
    工祝以告,翳民之力。
    神哉廣生,孔蕃且碩。
    奠于嘉壇,吐之則弗。

    86 《紹興祀高禖十首》 隋代·佚名

    [太簇為徽]猗歟禖宮,祀典所貴。
    備自艱難,禮工弗備。
    以迄于今,始建壇壝。
    顧武云車,歆此誠意。

    87 《紹興祀高禖十首》 隋代·佚名

    [太簇為徽]猗歟禖宮,祀典所貴。
    備自艱難,禮工弗備。
    以迄于今,始建壇壝。
    顧武云車,歆此誠意。

    88 《紹興朝會十三首》 隋代·佚名

    天子當陽,臣工率職。
    流水朝宗,眾星拱極。
    環佩鏘鏘,威箅抑抑。
    上下交何,同民同德。

    89 《紹興朝日十首》 隋代·佚名

    [圜鐘為宮]玄鳥既至,序屢春分。
    朝于太陽,厥典地存。
    載嚴大采,示民有尊。
    揚光下蠲,煜燁工門。

    90 《紹興朝會十三首》 隋代·佚名

    天子當陽,臣工率職。
    流水朝宗,眾星拱極。
    環佩鏘鏘,威箅抑抑。
    上下交何,同民同德。

    91 《紹興朝日十首》 隋代·佚名

    [圜鐘為宮]玄鳥既至,序屢春分。
    朝于太陽,厥典地存。
    載嚴大采,示民有尊。
    揚光下蠲,煜燁工門。

    92 《感遇詩三十八首》 唐·陳子昂

    微月生西海,幽陽始代升。
    圓光正東滿,陰魄已朝凝。
    太極生天地,三元更廢興。
    至精諒斯在,三五誰能征。

    93 《答韓庫部(協)》 唐·韋應物

    良玉表貞度,麗藻頗為工。
    名列金閨籍,心與素士同。
    日晏下朝來,車馬自生風。
    清宵有佳興,皓月直南宮。

    94 《答韓庫部(協)》 唐·韋應物

    良玉表貞度,麗藻頗為工。
    名列金閨籍,心與素士同。
    日晏下朝來,車馬自生風。
    清宵有佳興,皓月直南宮。

    95 《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 唐·杜甫

    老夫清晨梳白頭,玄都道士來相訪。
    握發呼兒延入戶,手提新畫青松障。
    障子松林靜杳冥,憑軒忽若無丹青。

    96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 唐·杜甫

    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
    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
    谷口舊相得,濠梁同見招。
    平生為幽興,未惜馬蹄遙。

    寫景組詩

    97 《寄崔二十六立之》 唐·韓愈

    西城員外丞,心跡兩屈奇。
    往歲戰詞賦,不將勢力隨。
    下驢入省門,左右驚紛披。
    傲兀坐試席,深叢見孤羆。

    98 《寄崔二十六立之》 唐·韓愈

    西城員外丞,心跡兩屈奇。
    往歲戰詞賦,不將勢力隨。
    下驢入省門,左右驚紛披。
    傲兀坐試席,深叢見孤羆。

    99 《叉魚招張功曹(署)》 唐·韓愈

    叉魚春岸闊,此興在中宵。
    大炬然如晝,長船縛似橋。
    深窺沙可數,靜搒水無搖。
    刃下那能脫,波間或自跳。

    100 《奉和杜相公太清宮紀事陳誠上李相公十六韻(杜元穎也)》 唐·韓愈

    耒耜興姬國,輴欙建夏家。
    在功誠可尚,于道詎為華。
    象帝威容大,仙宗寶歷賒。
    衛門羅戟槊,圖壁雜龍蛇。

    * 關于興工的詩詞 描寫興工的詩詞 帶有興工的詩詞 包含興工的古詩詞(376首)
    chengrenyouxi